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时政要闻  >> 正文

全省首个!厦门喜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少蓉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执法人员对海鲜市场进行检查,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商超内贴着“鹭品”标识的食品,让市民吃得更安心

  台海网11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刘伟程 刘启国)近日,经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厦门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福建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一称号是彰显城市文明程度、民生关怀的重要标志,是城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最高荣誉,在创建过程中,厦门始终从群众最关注、最急需解决的热点、难题入手,潜心打好服务民生“一张牌”。

1

以供厦标准建设 为基础示范引领品质提升

  在全省率先构建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食品安全团体标准。2019年市委、市政府明确将供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列为食品安全十四大重点工程的首要工程,以高标准引领,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食品。对标港台以及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标准,以米、面、肉、食用油等关系民生的大宗食品为重点,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供厦食品安全标准。

  目前已发布52个供厦标准,累计806项指标严于国标,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导则、现制现售饮料卫生规范、分餐规范等均为全省首创,平均每个农产品标准有30项安全指标严于国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其中,共有9项供厦标准入选2022年度厦门市优秀团体标准,以更高标准引领食品供给品质提升。

  申请注册的“鹭品”公共品牌,成为供厦食品专用标识和首个厦门市全域公用品牌。全市已有35家企业312种产品,通过“鹭品”评定,其中米、面、油、肉、蛋、水产品等与市民膳食关系密切的占比超过80%。“鹭品”不仅进入各大商超,还逐步进入学校食堂、中央厨房等重点单位,成为大宗食材采购的品质之选。

2

以科技为支撑 高效赋能智慧监管

  厦门市早在2005年,就率先全国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成了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统一平台。“一品一码”追溯系统已将10.81万余家经营主体的55.49万种食品纳入管理,生产经营者累计备案台账超过4.3亿笔,追溯覆盖面超过90%,预包装食品追溯数据量居全省首位,去年底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十大“智慧监管”举措。

  以“一品一码”应用为基础,率先全国实行进口冷链食品“一口申报、一码通行、一网追溯”制度,率先全省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实行批批检测、件件消毒,最大限度阻断疫情“由物传人”风险。

  全市公立学校、医院、养老院食堂以及重点酒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共655家单位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版“雪亮厨房”建设。全市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0%,居全省首位。

3

以公共责任险托底 强化食安风险管控

  厦门市率先全省建立食品安全公共责任险制度,市区财政每年投入900多万元,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设立食责险联络协调处,承保市域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责任。

  率先全省开展食品检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先行先试开展食品检查员培训考核、资格认定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44人通过食品检查员培训、考核及资格认定。

  各区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构建专职食品协管员网络,全市490个村居配备了683名专职食品协管员,建立覆盖全域的基层专业化协管网络。聘请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律师团队的263名专家,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库。

4

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持续破解“三小”难题

  厦门市提前两年完成小作坊示范创建行动,推动创建了45家小作坊示范点。出台全省首个小作坊卫生规范,为小作坊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全市各区设置食品摊贩集中经营区域40个,容纳摊位711个,要求定点定区经营,并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划定摊贩禁止经营区域,改变食品摊贩无序经营状态。

  提升“小餐饮”治理水平,全面开展无证餐饮综合整治,促进小餐饮获证率达99%以上。目前,全市获证小餐饮9000多家,镇街核准登记小餐饮1116家,进一步提升小餐饮质量安全水平。

5

以宣传共治为载体 构建食安多元治理格局

  厦门市积极推动食品安全工作,从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单向管理模式,向多元化共治转变。创新农村集体聚餐治理模式,成立“乡厨合作社”,建设聚餐示范点,化解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创新“小饭桌”治理机制,构建以镇街备案、检查评级、学校公示等为主要手段的共治模式,保障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用餐安全;创新建立“爱心食物银行”,累计捐赠食品价值超190万元;积极打造“食安斗阵行”宣传共治品牌,推出“月月十五查餐厅”“食安科普校园走透透”“食安专家面对面”等十八大措施。

  近四年来,“食安斗阵行”活动、农村集体聚餐、“小饭桌”共治模式、激活共治力量锻造“食安卫士”品牌等连续入选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大优秀案例。“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一殊荣,对于厦门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未来更高的目标是:全面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建立科学有力的长效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将食品安全保障融入厦门这座城市的基因,成为厦门独有的标签,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让食品安全聚民心、暖人心。

相关新闻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命名29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日前,经报请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正式命名29个城市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自2014年7月,部署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2021年以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等,组织对第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进行复审,对第二批创建城市进行评价验收。评价验收和复审工作坚持严进严出、优中选优、客观公正的原...

食品生意推己及人 买卖才能各自安好

□王锦南   一家小吃店老板在制作碗仔粿时掺入硼砂,美名其曰提升“口感”,却破坏了食品的“安全感”。近日,这名老板为此获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个道理谁都懂,食品经营者更是一清二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商家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添加有毒、有害的,或者过量原料。如果让这些商家也吃别人添加了有毒、有害或者过量原料的食品,他们乐意...

碗仔粿里加硼砂 小吃店老板被判刑

台海网9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林彬彬通讯员 同法)碗仔粿以其Q弹美味,受到很多闽南人喜爱,但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在制作碗仔粿时掺入硼砂,美名其曰提升“口感”,却破坏了食品的“安全感”。   近日,同安法院审结这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一家小吃店老板为此获刑。   被告人柯某经营一家早点小吃店,为了让碗仔粿更有弹性...

厦门海沧专项整治 一店面隐蔽处暗藏鸡鸭等活禽被查

台海网9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陈萍丽 蔡文煊)中秋国庆期间,鸡鸭等禽类市场消费活跃,为进一步增强经营户疫情防控意识,规范禽类市场交易及屠宰秩序,助推厦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近日,海沧市场监管所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主题...

中秋节后月饼都去哪了?厦门市场调查

中秋节刚过,原先市场上铺天盖地的月饼,一夜之间突然不见了踪影,这也引发了不少了人的好奇,“月饼都去哪了”的话题也一度冲上了热搜。那么,中秋节后这些月饼到底去哪了呢?这两天,记者也随机走访了我市的多家超市,一起来看。 12日晚上,记者在磐基的这家超市看到,原本摆放在收银台前的月饼都被水果礼盒代替,店里已经看不到一盒月饼的影子。超市的负责人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