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炎炎夏日,游泳池成为市民消暑健身的好去处,而池水的卫生问题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根据厦门市卫生健康委的工作部署,从今年6月份开始,厦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的游泳池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和水质抽检工作。
从现场检查结果来看,部分泳池还存在强制浸脚池、强制淋浴设置不规范,浸脚池余氯含量不达标等问题。针对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已当场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下一步,市卫生监督机构将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于整改不到位、水质卫生检测不合格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依照《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查处,并将监督抽检结果按照国家双随机方案要求向社会公开。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已对100余家游泳场所现场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和水质抽检,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将对送检水质样品依照泳池新国标GB37488-2019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预计本月出具报告。市民群众如发现游泳场所无证经营或水质不符合卫生要求,可以拨打12345进行举报投诉。
[四看一闻一错峰]保障游泳卫生安全
“四看”
1.看是否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
2.看游泳场所量化分级评定等级,尽量选择评定级别高的单位(量化分级分为A、B、C三级,A级最高);
3.看水质检测公示结果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看泳池水质是否清澈见底,如果浑浊尽量不要下水。
“一闻”
闻气味,池水如有较浓的刺激性味道,即可能游离余氯过多,会对皮肤和黏膜产生刺激。
“一错峰”
根据游泳场所场次安排,尽量避免在高峰期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