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台引路
产业带动
高质量发展
称重、擀饼、戳花、烤制……在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闽疆情·杰特互特”打馕合作社里一片繁忙景象。
“去年12月,在厦门援疆资金的助力下,我们合作社装修了打馕厂房,配置了新的打馕棚、打馕设备,建了七个柴火馕坑。带动了村里就业,也为村集体带来增收。”打馕社负责人贾纳提·木巴拉克说,每天会有大约300个哈萨克族风味柴火馕从这里销往吉庆石油基地、五彩湾、吉木萨尔县城等地。合作社未来还计划从打馕逐步延伸至熏马肉、乳制品加工,形成规模经营,带动更多农牧民共同致富。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立起来,群众就地就近增收才有保障。近几年,厦门分指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按照“援疆资金出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因地制宜支持建设双河村养殖小区、柳树河子村保鲜库、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打馕社。目前,正着力推动建设厦门新村哈萨克族风情园、二工镇干果加工厂、百泉村奶制品厂、渭户村特色食品作坊等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依托吉木萨尔县良好的气候和资源优势,项目将对南瓜、玉米、文冠果等新品种农产品进行种植推广,配套开展鱼虾一体化养殖和预制菜加工。”今年,厦门市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选择将总投资1亿元的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放在吉木萨尔县,负责人陈国成说,未来计划将产品销往东南沿海城市乃至全国市场。
近年来,厦门分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邀请19家企业和机构入疆考察,引进朗星光电、罗普特科技、福建诚辉、厦门绿百合、闽疆食用菌等优质项目。培育南部山区旅游业,完善泉子街镇旅游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南部山区伴行公路打造马拉松赛道,在新地乡打造胥家泉民宿街项目。支持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扶持发展电商经济,在厦门开设吉木萨尔县农特产品展销中心。
引才赋能 “输血”“造血”支援并重
如何让有限的资金、项目、人才支援发挥更大作用?第八批厦门援疆干部人才把“输血”“造血”支援相结合,在受援地任实职、担实责,在两地交流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做好传帮带,高度重视对年轻教师和医生的培养,给吉木萨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近日,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校长赵海霞给记者发来喜讯:“在厦门援疆指挥部的支持和海沧实验中学援疆教师罗文三的助力下,2022年我校高考成绩又取得新的突破!”今年高考,吉木萨尔县一中本科上线率达到65%,一本比去年多6人,二本多56人。其中,两个理科实验班首次实现100%上本科线。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厦门援疆教师的帮带机制。
据赵海霞介绍,厦门援疆在师资培养、提升学校硬件条件上给予了吉木萨尔县一中大力支持。去年12月10日,在吉木萨尔县一中挂职的厦门援疆教师团队组建了“援疆名师工作站”,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在备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给年轻教师以具体、细心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历年援疆教师的先后支援下,吉木萨尔县中职学校2021年成功获批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汽修专业多次代表自治区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不仅在教育领域,医疗援疆成果同样喜人——累计接诊8327人次,实施各类手术430台,开展培训354场次,引入医疗新技术5项……第八批17名厦门援疆医生积极发挥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建立“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人才培养机制,大大提升了当地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在他们的助力下,吉木萨尔县成立了厦门援疆急危重症多学科合作诊疗平台,建成了厦门援疆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同时,厦门援疆医生还帮助县中医医院筹建肿瘤学科,建立了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填补了吉木萨尔无肿瘤科规范化诊疗的空缺。
凝心铸魂 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一个是“海丝”沿线的明珠、中西文化融合的重要窗口,一个是“陆丝”路上的重镇、多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7月1日,厦门市与吉木萨尔县开启了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鼓浪屿与北庭故城“友好世遗”进行深化合作签约,厦门市博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与吉木萨尔县文旅局(文物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厦门广电集团与吉木萨尔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厦门市-吉木萨尔县协作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签约、援赠仪式上,一批重量级合作协议就此达成,涉及文化遗产地友好合作、文物资源跨馆交流、特色文旅品牌打造,为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注入新力量。
“三交”工作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厦门分指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融入援疆工作的方方面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三交”工作。
“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厦门分指多次组织吉木萨尔县教育、卫生、文旅等部门来厦开展考察交流,组织县医护人员到厦门跟班学习,组织在厦举办10个培训班。同时,邀请了厦门大学、厦门市文联、厦门第一医院等一批单位赴疆考察交流。
两地多领域实现结对共建——新建“医联体”1个,签订教育协作协议3份、旅游体育协作协议1份、文化艺术共建协议2份、民族团结村镇共建协议4份、企业与乡镇共建协议2份……
此外,厦门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党政干部融入当地,结亲交朋友;援疆教师融入学生家庭,认真落实“三进两联一交友”;援疆医生深入基层乡村,定期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厦门分指与新地乡“厦门新村”哈萨克族家庭开展集体结亲活动,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最近,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的舞者从东海之滨飞往天山脚下,为昌吉群众呈上文化盛宴,傣族、塔吉克族、汉族、彝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多民族特色的舞蹈精彩上演;第六届北庭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八十多位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丝绸之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互动与可持续发展;“山海相逢”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文物特展亮相吉木萨尔,百余件与鼓浪屿息息相关的历史文物,给吉木萨尔带来海的气息;厦门文广体育公司策划的天山马拉松将于7月17日在吉木萨尔正式开跑,“厦马”牵手“天马”带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厦门援建的闽疆艺术家创作交流基地将投入使用,为两地艺术家提供生活、创作、交流的场所……一系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吉木萨尔县各族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来源:厦门日报;文/记者 黄琬钧 图/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