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2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七月的黄地村白天燥热,晚上则舒适宜人,村民们三五成群走出家门,在明亮的路灯下沿着村道纳凉。正在散步的村民老刘说,以往村里路灯出了问题,处理起来很慢,如今一个电话就能迅速解决,乡亲们都说好。
转变源自厦门市委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专项巡察。在巡察指出上述问题后,集美区积极开展整改,组织摸排修缮损坏路灯,并举一反三将辖区1.5万盏农村路灯统一纳入国企管养,落实常态化管理,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近段时间以来,厦门市通过开展专项巡察推动提升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治理体系建设。巡察集中整改期间,市委巡察机构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落脚点,压实整改责任,推动解决乡村发展堵点和民生重点难点问题。
去年11月,市委巡察组向18家责任单位集中反馈专项巡察情况,要求各责任单位坚持问题导向,疏解民生问题。市教育局制定专门方案,采取保障职数配备、加大资金支持、选派优师驻教等有力举措,推动岛内外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去年以来,厦门岛外共招聘教师二千余人,农村教师短板弱项不断得到改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直达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专用信息系统模块,补贴资金经审核后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避免了资金“跑冒滴漏”的风险。各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2020年底福建省对厦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实地验收考核中,两项结果性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整改既要集中解决具体问题,更要深入解决普遍性倾向性问题。针对巡察过程中发现的乡村振兴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问题,市委巡察机构聚焦职能责任,推动完善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政策体系。市农业农村局、资源规划局、海洋渔业局等部门先后出台规章制度,加大对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力度。市财政局将乡村振兴市级奖补资金纳入市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加快资金下达,强化涉农资金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资金综合效益。市委组织部精挑细选14名优秀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办挂职,会同科技、人社部门将下派科技特派员纳入挂职干部队伍进行管理考核,促进挂职干部更好担当作为。
在问题整改过程中,各地区、各单位变压力为动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一批乡村振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安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考察军营村、白交祠村时提出的“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理念,精心打造军营村—白交祠等生态农业项目,带动13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0万元。翔安区深化“市属国企+区属国企+国有农场”等模式,打造“大帽山境”乡村旅游等项目,开发大帽山境、大宅和澳头等民宿33栋,年收益达1860万元,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海沧区结合马銮湾开发契机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梳理一批农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推动集体经济项目落地,各街道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推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记者 何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