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时政要闻  >> 正文

向党报告丨厦门华医馆:弘扬中医优秀传统 不忘初心守护健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少蓉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华医馆医护人员进社区为居民义诊


◆华医馆医护人员前往平和参加扶贫义诊活动


▲林龙


▲唐学军


▲秦兴昌

  义诊进社区、举办“养生科普文化节”、送药膳包、办健康讲座、引进名中医……2004年,华医馆在厦门成立第一家专业中医康复保健医疗机构,17年风雨兼程,风华正茂。如今的华医馆,已经开了四家分馆,在思明区开元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帮助下,还成立了厦门华医馆党支部,现有党员20名。华医馆的成长之路,正是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结出的累累硕果。

成立“名中医工作室 ”海内外患者慕名而来

  马正明,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厦门华医馆院长、医院党支部支委的“领头羊”。21年前,他受邀来厦,怀揣两大核心理念——“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和“中医专科专病诊疗康复”。他始终认为,应该让更多的百姓从重视治病到注重健康、从重视“治已病”到重视“治未病”,方可从源头上让老百姓“少生病、缓生病,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如何让百姓有“治未病”和“治已病”的动力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和就医体验是关键。在马正明的带领下,华医馆于2009年成立厦门“名中医工作室”,汇集厦门乃至全国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并成立以厦门名老中医涂福音、黄伟铭、董亦明等专家组为代表的华医馆“治未病”学术专家委员会,使古老的中医诊疗模式与时俱进,深受市民欢迎。

  每年,在厦门华医馆举办的“养生科普文化节”上,百姓对于名老中医的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听说华医馆今天有免费义诊,中医院原院长涂福音也来了,我提早半个小时就来现场排队了。”60岁的王先生一提起名老中医义诊,就显得特别高兴。他说,他是涂院长的忠实粉丝,从2007年第一次找涂院长看病到现在,全家老少,一有风寒感冒都要找他开方子。得知涂院长在现场义诊,王先生觉得机会难得,特意让姐姐从台湾赶过来。

  在厦门华医馆,医患之间,就像熟悉的老朋友,很多人一家老少的健康保健都是直接“托付”给老中医们,有的人一跟便是几十年。目前,华医馆拥有医护人员89名,其中副主任以上的名老中医24名,在颈肩腰腿痛骨伤、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领域诊疗力量强大。

  倾注21年的心血,马正明自己的“人气”也随着他的中医推拿诊疗水平一同攀升,不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患者慕名来就诊,也赢得了业界认可,先后荣获“厦门市健康产业领军人物”“厦门市第九批拔尖人才”“厦门市劳动模范”“福建省推拿按摩技能大师”“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向党报告| 思明区梧村街道:建设幸福思明贡献 “梧 ”家力量

◆一场跨时空对话,献礼建党百年 ◆怀揣一颗“百年红心”,在“英雄三岛”忆峥嵘岁月 ◆红色文创展“走红”,实力“圈粉”党员群众 ◆上高山学党史,重走初心之路   梧村街道以实干破题,打造具有“近邻”特色的特区版“枫桥经验” 台海网7月1日讯(导报记者 曾宇姗 通讯员 赖宇...

向党报告| 嘉莲街道:党建引领 “嘉 ”园 近邻情意绵长

◆嘉莲街道第十九个社区志愿者奉献日活动 ◆爱心志愿者为辖区老人义务剪发 ◆助老员上门为老年人安装“智能居家宝” ◆提升改造后的菜市场焕然一新 嘉莲街道全面打造最具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感的城市街区   台海网7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沈威/图 部分图片由嘉莲...

向党报告| 聚焦精准推介 助残疾人就业

◆在﹃爱心屋﹄,残疾人找到了人生价值 ◆在“星缘艔工坊”,心智障碍青年学会了烘焙 ◆开展盲人按摩师专业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办实事解难事,释放“最大民生”的温度   台海网7月1日讯 (海峡导...

向党报告| 厦门桥隧中心:一颗初心坚守 守护安全畅通

◆先进的隧道清洗车 ◆给桥“看病”,演武大桥的日常检修维护 ◆隧道监控日常维护 ◆桥隧监控室 厦门桥隧中心勇担大任,练就“七十二绝技”   台海网7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崔晓旭/文 沈威/图 通讯员 叶淑惠 陈雅真) 厦门的桥梁、隧道,跨海穿城而过,仅厦门市公路桥...

向党报告| 下基层找问题 为职工办实事

◆关爱快递小哥 ◆开办暑托班,缓解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 ◆蹲点工作组前往建发溢佰养老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在共享职工之家,职工们欢度端午 厦门市总工会选派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台海网7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王星乐 卢月) 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