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课,学党史,汲取红色营养,加强党性修养
台海网7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卢国军)2005年,8名团职以上转业军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选择自主择业,集体创办厦门光亮骨科医院。同年成立党支部。十多年来,医院党支部着力加强基层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医院连续四届(十一年)被评为“厦门市文明单位”,党支部被评为“厦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院长郑光亮先后被评选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大杰出复转军人”“福建省医德标兵”“厦门市最有人情味的医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党支部书记周梦奕获评“厦门市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务工作者”“优秀党代表”“湖里区非公党组织书记导师”等殊荣。
创业创新 探索党建新模式
周梦奕介绍,为强化党建引领,医院提出了“五个融入”和“五个结合”,探索党建新模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支部党员队伍在创建“平安医院”、融洽医患关系方面的表率作用。
“五个融入”指的是,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上来,融入到医院管理活动中来,融入到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融入到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窗口上来,融入到治理医药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上来。“五个结合”则是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加强支部建设与医院行政组织架构相结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医院优质服务建设相结合;把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与医院人才队伍培养相结合;把坚持党的路线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医院科技创新、特色兴院相结合。
敬业奉献 践行仁心与仁术
8名转业军人被誉为“七叶一枝花”。这朵“花”正是郑光亮。
郑光亮在部队曾经是“181工程跨世纪人才”,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编著著作7本,获军队医学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医学论文70余篇。从一名军医到医院的创办人,郑光亮潜心钻研业务,为患者带来了健康的希望。作为一名党员,他勇于担当,恪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使医院成为了广受本地及周边地区群众欢迎的医疗机构。
因为精湛的医术,患者给他取了个称号——“颈腰腿痛克星”。有很多遭受颈腰腿痛折磨的病人,四处求医无果后,辗转找到郑光亮手上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患者都成为了郑院长最忠实的“粉丝”和朋友。
4年前,他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传授防治颈肩腰腿痛疾病有关知识,发布医学科普短视频。迄今为止,他已经发了300集,在网络上的粉丝数早已破万,手机上保存的病人联系电话近9000人,成为了一名“网红院长”。
十多年来,他识才爱才,潜心培植专家团队。如今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业务技术骨干队伍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