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时政要闻  >> 正文

厦门这个老外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他自己成了故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20年10月7日,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满四十周年。有这样一个老外,他在厦门度过了人生的三十二年,他见证了厦门特区从落后的海防小城到“高素质”“高颜值”花园城市的蝶变,也把自己变成了厦门改革开放,迈向国际化的一张名片。

点击图片看视频:《潘威廉:我想参与厦门特区的下一个四十年

       他是厦门大学引进的第一批MBA外籍教师,福建省第一位持中国“绿卡”的老外;他做过公司高管,演过电视剧,写过歌,出过书;他积极为福建代言,为中国发声;他与总书记鸿雁传书,不忘初心——“要继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这个在厦门近乎家喻户晓的存在,就是美国人潘维廉(William N. Brown)。自1988年来华至今,潘维廉与厦门共成长,从留学生成长为教授,从给家人写信到给世人写书,从一头金发到两鬓银丝,“小潘”变成了“老潘”,不变的,是他的中国情怀。

       桃源深处觅老潘

       要见潘维廉,多半还得去厦大。那里,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五老峰,半山腰,凌峰楼,顺着105级石阶拾级而上,就是老潘的寓所。这片教工住宅区依山面海,鸟语花香,但因为房屋老旧,上下不便,许多老住户已经搬离。潘维廉却在这里住得不亦乐乎:他把门外的野坡改造成花园,还自己动手修建了假山和凉亭。他多次骄傲地向媒体表示,自己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房子”,在他看来:“世界最有希望的国家是中国,中国最有意思的省是福建,福建最美的城市是厦门,厦门最漂亮的是厦大,厦大最美的地方是半山,我的房子就在这里!”

       老潘中等身材,略偏瘦削,年过花甲,精神矍铄,浅棕色的眼镜难掩灵动的双眸,修剪有型的八字须下不时蹦出几句闽南语。简单的中式寒暄过后,潘维廉又玩起了美式幽默:“快点关门,蚊子好多啦!厦门的蚊子不是一般的大,它们飞起来噪声超过陆军直升机!” 他举起双臂,夸张地做出飞舞的样子。

       老潘的家不大,可谓中西合璧:客厅里琳琅满目的中国天然矿石,走廊的欧式落地钟,墙上的中式灯笼和西方宗教油画,阳台上来自山东曲阜的陶瓷桌凳,美式开放厨房…… 里里外外,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在诉说着他与中国的半生情缘。

       老外变“老内”

       20岁之前,潘维廉并不了解中国。因为父亲曾在亚洲待过11年,潘维廉很早就有闯荡世界的梦想。

       1988年,得知厦门大学接收外籍学生并可以为其与家属提供住宿,潘维廉和妻子、两个儿子踏上了前往厦门的旅程,到厦门大学学习中文。

潘维廉一家1989年于厦港

       80年代末,厦门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对潘维廉一家来说,生活处处充满了“挑战”。

       平时经常停水停电、自来水的水质不好、粮票配给不包括外国人…… 那时厦门还没有出租车,公交线路也只有三条,潘维廉向学校打报告,申请买了一辆三轮车供出行之需。

潘维廉的三轮车

       虽然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但中国人温暖的情谊使这个外来家庭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很多中国老师和领导看到我们没有粮票,就把自己的粮票匀给我们,其实他们也常常不够用。当我要给他们钱时,他们告诉我:‘这个不能买卖,可以送给你。’ 逢年过节,同事们都会邀请我们到他们的住处一起过。尽管生活拮据,但他们乐于跟我们分享一切。这样的人,怎能不爱上?” 潘维廉回忆说。

       在厦门大学就读了一个学期的中文专业后,潘维廉接到了一份工作邀请。厦大管理学院唯一的外籍教师因家事回国,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又办过公司有管理经验的潘维廉成为最佳替补人选。

       “我考虑了10秒钟便答应了。这简直是天赐良机!我当时正在为学中文和未来工作的事犯愁。”潘维廉说,“中国决心发展经济和贸易,商科必定是基础。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回首看来,它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的一笔交易。”

       1992年,潘维廉做了一个震惊家人的举动——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那时候,福建还没有拿“绿卡”的老外,他这样做的动力,来自他的学生。“90年代初期,我的学生们大多想出国。我告诉他们,未来在中国!我申请永久居留,也是为了向学生传达我长期留在中国的决心。我坚信,世界经济的重心将回到亚洲和非洲,改革开放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机遇。”潘维廉说。

       移居厦门之后,潘维廉每个月都给美国的亲友写信,介绍一家人在中国的生活。诙谐幽默的文字配以卡通插图,使他在中国的“奇遇”跃然纸上。这些信件的读者从最初的几个人变成了几百人。“我希望以这种方式,打破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国和我爱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为福建代言

       获得福建首张“绿卡”让潘维廉小有名气。一些影视剧组的邀约纷至沓来。参演97版电视剧《林则徐》给潘维廉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读剧本的时候,我以为其中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是假的。虽然不了解这段历史,但我很难相信西方会这么做。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才发现,原来都是真的。不只是我,另一位来厦门的美国大学教授也曾误解鸦片战争的起源…… 后来,我越研究历史,愈发觉得西方数百年来在亚洲、非洲、拉美的行为既非文明,也非贸易,而是海盗式的掠夺!”

       教书之余,潘维廉开始写书。从最初给外国人写厦门旅行指南到介绍福建历史,他已出版了《商业老厦门》《魅力泉州》《魅力福建》等十余本书。为钻研历史,他花费数十万美元收集了几百本19世纪到20世纪初外国人记述中国的书籍和图像资料,并将其中一部分捐给了厦门大学和鼓浪屿博物馆。

       慢慢的,老潘当起了福建省的“宣传大使”:2002年,他作为主陈述人,助力厦门摘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2003年,他帮助泉州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2017年,鼓浪屿成功申遗也有他的贡献……

       在厦门生活的三十二年间,潘维廉获得了无数荣誉,其中包括中国政府为表彰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设立的最高奖项“友谊奖”。身为教师,他颇为自豪的是在2014年外国专家局建局60周年之际,荣获“十大功勋外教”的荣誉。

       不辞长作闽南人

       1999年下半年,潘维廉被诊断患有结肠癌,在香港一家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一位美国朋友探望问道:“出院之后,会回家吗?”这里的“家”,指的是美国。

       同时,他收到了时任厦门市长送来的慰问信和鲜花。信里写道:

       尊敬的潘教授:

       获悉您患病在港做手术,深感不安和关切。

       我代表厦门市政府和厦门市人民向您表示诚挚的慰问。祝您早日完全康复,厦门人民期待着您能尽快回到您的第二故乡——厦门。

       顺致热烈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读到这封信时我哭了,决定出院之后,一定要回家。但不是回美国,而是回厦门。”潘维廉坚定地说。

       他坦言迄今只哭过两次,另外一次是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2004年8月我回美国探亲。那一次,他紧紧抱住我。我的父亲是个严肃的军人,记忆中他很少拥抱我。他对我说:‘我很高兴你去了中国,并在那里定居。我为你感到骄傲!’”

       今天的厦门让潘维廉感到无比骄傲。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花园城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金砖国家峰会…… 他见证了特区的一个个高光时刻,不禁感慨万千。

       “几百年来,我们厦门人走向世界。但今天,世界正在走向厦门。这座美丽的‘海上花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我和妻子有幸一年365天在这儿享受假期,我们对此从不厌倦。”

潘维廉夫妇(左)与两个儿子和儿媳

       传递鹭岛之爱

       鹭岛日新月异,潘维廉的家庭也在壮大。大儿子同一位厦门姑娘喜结连理,小儿子娶了一个美国女孩,子孙满堂,尽享天伦。照看两个儿子长大的保姆李西已与潘维廉夫妇亲如一家。“我和苏珊在凌峰楼给李西租了一套公寓,我们会支付她退休金,养她到老。她也是我们的家人。”潘维廉说。

       谈及退休之后的生活,老潘早有规划:“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了解世界,但世界还不够了解中国。继续写书,讲好中国故事,是我的责任。我想留下来,见证并参与厦门的另一个40年。”

       潘维廉弹得一手好吉他,他被作家舒婷称为“最帅老外”。2020年9月6日,潘维廉参加《相对论·众城共话》厦门篇时,用闽南语为创业青年们弹唱了《爱拼才会赢》。

相关新闻
厦门女子加入一个微信群后,变了一个人!亲友接连被她骗走近千万……

37岁的陈某慧 长期做家具生意 生活不愁 衣食无忧 可自从她进入一个赌博微信群后 情况发生了改变 从此她沉溺赌博 一发不可收拾 …… 拼命想把输的钱赢回来 她却越输越多 深陷泥潭的陈某慧 为了赌博 竟然动起了歪念头 利用家具生意 诈骗身边多名亲友近千万元 该案近日已移送检察院审...

全国城市信用排名出炉!厦门位列第五

台海网10月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近日,信用中国网站发布城市信用排名(2019.8.1—2020.7.31),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20名中,厦门以综合指数89.14,位列第五。   加强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厦门建设“高素...

今天,是属于厦门的纪念日!珍贵视频流出,第一帧就惊艳了!

△时政微视频丨大厦之门——习近平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开发开放 今天 是国务院批准设立 厦门经济特区 40周年纪念日 1980年的这一天,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厦门湖里地区划出一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经济特区。厦门,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

节日期间厦门市场供应充足:市民消费活跃 农副产品量足价稳

台海网10月7日讯 据厦门电视台报道,今天上午,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商超和农贸市场发现,节日期间我市粮油、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品类丰富。   在夏商民兴超市官仁店内,扶贫协作农产品展销专区围满了挑选蔬菜的市民,工作人员介绍,最近临夏当地的高原夏菜迎...

假期人流剧增,厦门山海步道倡导文明旅游

台海网10月7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国庆期间,山海步道的日均客流量比平时多了两倍多。为杜绝景区不文明行为,这几天,景区增加了超百名工作人员,通过巡逻、手举提示牌,提醒劝导,沿路拾捡垃圾等方式,倡导文明旅游。   同时,景区还在节假日期间增加了广播宣传频率,沿路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