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
●问题一:地铁挖隧道穿过高层建筑下面时,会挖到地基吗?
答:受地面条件限制,地铁规划线路难免会下穿建筑物,一般情况下,设计会采取压低线位来躲避建筑桩基,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保证建筑安全,同时建设方还会组织专家组对下穿方案进行论证,保证将对上部建筑物的影响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问题二:为什么有的地铁站设有下行自动扶梯、垂直电梯,而有的却没有?
答:每个站是否设置下行自动扶梯,是依照出入口人流量及出入口宽度大小来决定的。一方面,每个站点出入口的宽度不同,如宽度达不到设置上下行扶梯的条件时,则无法设置下行扶梯;另一方面,每个站点设置多个不同方向的出入口,人流量大的出入口设置下行扶梯,而人流量较小的出入口,结合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选择性不设置。
此外,为了方便老弱病残及有其他需要的乘客出行需求,在每个站点都设置一台垂直上下的电梯供乘客使用。
●问题三:地震时可以到地铁站内躲避吗?地铁能够扛得住多大级别的地震?
答:厦门地铁的结构是按照地震烈度7度设防,并按照地震烈度8度采取抗震措施,当地震在设防烈度范围内时,地铁内是安全的。
【揭秘】
质量安全监控
有“第三只眼”
24小时实时扫描全局,实现动态风险闭环管理
地铁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性系统工程,质量安全是工程的生命。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厦门高标准建设,始终把质量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对工程建设五方责任主体监管,确保安全受控、质量达标。通过健全防范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严格督查考评,引导争先创优,努力让地铁这项百年工程成为新时期厦门城市建设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走进轨道集团一楼会议室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型长方形曲面屏,屏幕被“一分为三”,最左侧区域显示多个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中间区域是一目了然的卫星地图,密密麻麻布满站点信息,由绿、黄、橙、红多种颜色表示预警级别;最右侧区域则显示项目标段的具体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所在区间或标段进行评价和提示。
实时监控,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卫星地图,预警评估重点盯紧区间站点;具体分析,总结经验讨论做法,为后续建设提供参照。这便是轨道集团所搭建起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它作为质量安全监督的“第三只眼”,把控质量安全风险,使得质安工作事半功倍。
这样环环相扣、层层相联的完善体系,从开发、研究再到逐步运行,用了半年的时间。而建立这个体系的团队更是精英会聚——由近30人组成的质量安全管理部(简称“质安部”),其中外聘常驻技术专家5人,购买安全风险管理咨询、第三方监测、质量检测、测量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建立起“厦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聘请安全风险管理咨询单位,通过监测数据、远程视频监控、巡视等方式,每日进行综合评估及风险提示,做到动态风险的闭环管理。
虽有智能系统的加持,但质量安全工作更需要人来把控。为此,轨道集团建立了统一、规范的“1+4”应急管理模式,即“一个应急中心”(轨道应急抢险中心)加“四个分区应急抢险队”(中铁建、中交、中铁工及中建四大股份公司应急抢险分队)。 2018年初制订演练计划,年内按计划完成应急演练220场,真正实现了应急有预案、有计划、有演练、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