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厦门专场在福建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庄稼汉,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强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介绍有关厦门建设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庄稼汉表示:“厦门的发展成就,概括起来有六个特点:一是经济发展高素质,二是城市建设高颜值,三是产业结构高端化,四是对外开放高层次,五是基础设施高水平,六是人民生活高质量。”
经济社会不断实现跨越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掀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纪元。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厦门经济特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厦门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和“窗口”;1981年10月15日,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2.5平方公里开始建设,在全国率先拉开了经济腾飞的序幕;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视察,并亲笔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厦门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2010年再次扩大到全市行政辖区;此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厦门经济特区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从一个曾经基础薄弱、封闭落后的海防前线城市,蜕变成习近平总书记盛赞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2018年,厦门的土地面积170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2.53万人,比1950年增加197.1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91.41亿,比1950年增长3274倍、年均增长12.8%;工业增加值1672.23亿元,比1950年增长1.92万倍、年均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42亿元,比1950年增长4027倍、年均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83.29亿元,比1950年增长1.38万倍、年均增长15.3%;全市人均GDP达到11.8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万元,位居全省首位,位居十五个副级城市前列。
改革开放对厦门而言,意义尤为重大、成效尤其明显。厦门按照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定位,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走出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地区生产总值(GDP)在2005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此后在2010年、2013年、2017年分别突破了2千亿元、3千亿元、4千亿元。各重点行业的规模也屡创新高,财政总收入突破1千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美元,全社会投资额突破2千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千亿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总额突破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