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4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被叫了多年的“加州商业广场”“国贸天琴湾”等地名、建筑名不符合规范?小区要被改名?改地名按什么原则和标准进行?接下来有关部门会怎么做?上周末,厦门市民政局官网公示了一份厦门“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的整治清单,市民对此热切关注。对于不规范地名的具体清理整治工作,市民们还提出了一系列疑问。
“‘公示’就是征求市民群众的意见,清单里的地名并非都要整改……”为了更好地做到问政于民、精准施政,昨日,市民政局针对市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为什么改名?
隔断地名文脉 损害历史文化
据了解,此次厦门开展不规范地名整治工作,是落实国家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公安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上文件指出,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割断地名文脉,损害民族文化,妨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
从厦门的情况看,一些不规范地名的出现有历史原因。据介绍,民政部门虽然是地名管理的主管单位,不过专业部门使用的地名如车站、桥梁、隧道、公园等设施、建筑的命名权,是分散在许多具体业务主管部门手中的,特别是在厦门市“多规合一”平台出来之前,部门间难以对地名进行彻底的统一协同管理。十几年前,商品房市场兴起之时,开发商十分热衷于给楼盘取洋名,由此产生了不少“大洋怪重”的不规范地名。
“我们将认真落实好此次不规范地名的清理整治工作,”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一位负责人介绍,特别是一些社会影响不好、各方反映集中的不规范地名,将是清理整治的重点。
按照什么标准?
有全国统一认定原则和标准
很多市民疑惑,厦门“大洋怪重”的31个地名清单,是按照什么标准选出来的?
国家六部委的《通知》中包含了一份“列入清理整治范围的不规范地名认定原则和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据介绍,这是此次厦门进行不规范地名认定的依据。
根据标准,“大洋怪重”的含义是,刻意夸大的“大”地名,崇洋媚外的“洋”地名,怪异难懂的“怪”地名,重名同音的“重”地名。标准还针对各种情况给出了一些案例供地方参考。
而认定不规范地名的法规依据,则主要是《地名管理条例》及《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据介绍,厦门目前公布的31个“大洋怪重”地名清单,就是依据该标准筛选,经有关部门、各区汇总,并经市公安局、市规划委、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多个部门审核通过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