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工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厦门当前正全力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地,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从26日起,我们的栏目正式推出《打造经济“新磁场”》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厦门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壮大产业链群、重大片区开发、吸引人才聚集等方面的举措做法,展现厦门的优异投资环境。今天我们首先来关注营商环境建设。
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降成本、压时限、优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厦门经验”。
作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试点项目,厦门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商务部推荐为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已实现货物申报、水运运输工具、空运运输工具、水运舱单四大业务100%申报。去年,平台新增用户1069家,累积用户数突破7000家,平台日均处理单证18.14万票,年累计单证处理量6621.24万票,同比增长12.34%。近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本三年总体规划通过了规划论证。3.0版本计划在现有全面覆盖口岸通关领域各项业务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同时推动从通关政务服务向物流服务、增值服务延伸,形成一体化、信息化的贸易便利化集成体系。
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业务总监 杜新恭:要建设国际贸易的数据交换的枢纽,打通各个部门、各个平台、各个业务角色之间的联系,使数据跑起来、共享起来。要建设关、港、贸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在通关服务的基础上,把物流贸易的业务加进来,覆盖全链条。增加增值服务,包括金融、保险、数据分析,还有相关的一体化服务的功能。
加快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也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作为全国16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我市不断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先后推进三轮“多规合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助力工程建设项目提速提质。近日,湖滨南路的一处在建住宅项目提出了用水接管施工破路申请,接到申请后,市市政园林局协调组织多个部门一起对破路施工地点的地下管线情况、交通影响等进行核查,不到半小时便核查完毕。
市市政园林局审批处 杨发展:我们局从去年九月份起对这个破路审批进行改革,第一个是取消电力燃气安全咨询这个环节改为同步进行,第二是把我们这些事项和交警部门影响交通安全的审批由原来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第三在勘探现场的时候,组织管线单位到现场,一起来核验现场有什么问题,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方代表 陈志钦:原来办的这个时间所有部门走完到审批应该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现在从这样改革完我们推动上去,像这样时间大概在五个工作日左右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
据了解,试点改革以来,全市已按新流程受理1568件次项目审批申报。2018年,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被住建部评为“厦门蓝本”在全国推广。
市发改革委表示,厦门已连续四年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以评促改,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提升工作,在简化企业设立登记、再造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办电手续、提升贸易便利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2018年国家发改委针对全国22个城市进行的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厦门位居第2位。
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副处长 闫智君:我们推进营商环境工作特别注重企业的感受,我们多渠道征集企业对我们营商环境的问题和建议,把其中可以操作的我们转化为任务清单,每年一件一件去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突破,这样实现了我们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的感受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