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6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迈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和研发人员脱颖而出。谢传禄和他所在的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就是其中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在灌口的一间厂房里,这台“驱动桥双枪自动焊接专机”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它的研发者就是谢传禄。别看它“颜值”不高,但功能性与技术性在今天仍然分量十足。1999年,谢传禄与几位伙伴结合当时的实际使用需求,花费一年多的时间研发设计出了这台焊接自动化设备,不仅成功帮助用户提高了一倍的生产效率,更是节约了四分之三的经济成本。
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谢传禄:第一台设备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它是焊接自动化的专业设备,当时同样的一套进口设备,它的投入是要将近200万,我们只要40多万的投入,所以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明显。
进入21世纪,厦门在推进工业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十分注重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谢传禄与他的团队也在大环境的感召下,开始不断为制造业开发设计新的自动化装备。2004年,致力于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和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谢传禄:在整个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由手工作业到自动化作业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那为了解决一些工艺生产上的难题,我们就会有这个契机来成立公司,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解决企业这方面的问题。
随着企业对机器人需求的大幅增长,谢传禄及其团队也从初期简单的焊接自动化设备,不断向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作站、智能化生产线等产品突破,特别是得益于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十条措施》、《厦门市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航天思尔特机器人也发展成为了厦门最大的机器人提供商。
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谢传禄:制造业的发展一直是朝着工业4.0一步步在走,思尔特的选择也是按照趋势在走,所以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这些年也逐渐会跟很多外企进行一些合作,我想这应该也是体现了我们厦门的改革精神。
最近,韩国现代重工集团的技术团队就驻扎在思尔特,双方正共同开发研制焊接自动化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产品。从刚开始为厦门的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到为柳工、徐工等国内大型企业,甚至为国际知名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思尔特已逐步走向全国,甚至成功迈进了国际市场。谢传禄说,思尔特的发展正是厦门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接下来,他们将朝着工业4.0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为厦门智能制造业贡献更大力量。
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谢传禄:我在厦门工作了二十几年,其实早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家,也是非常希望可以继续在这里成长发展,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为厦门进一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