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积极培育排头兵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同时,力争培育5个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动态选择70家左右企业纳入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培育2000家以上“小升规”企业。
抓平台共享,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咪咕动漫、4399等平台型企业加快发展,鼓励美亚柏科、中航思尔特、金旸等企业拓展形式多样的共享平台的商业模式,实现多种信息资源的链接共享,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业生态。线上开展“百企上云”专项行动,打造两朵云(制造云和软件开发云),2018年首批推动300家企业上云(制造业100家,软件业200家),降低制造业转型成本、提升转型效率。线下打造共享工厂,将引入沈阳机床I5智能制造共享中心,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机床即时共享”的服务新模式。建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市级大数据中心,打造1+N(1个自建涉密和敏感计算存储数据中心+混合使用各大运营商和BAT等第三方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模式,带动厦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着力抓好融合发展,包括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加快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培育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加快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开拓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运行维护等服务;加快数字化与城市服务融合。加快数字经济与民生应用的融合,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等领域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通过创新机制、体制,为企业发展做好精准服务。探索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的衔接集成。研究出台新政策,继续为企业降本减负。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接下来,我市将着力抓好两节生产,力争实现工业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