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时政要闻  >> 正文

厦门出台共享单车管理新规 多项管理细则计划今年推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月1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厦门共享单车的治理,将从单纯减量的“治标”阶段,进入系统性综合管理的“治本”阶段。

  昨日上午,厦门市政府网站公布了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去年11月开展大规模治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问题以来,这是厦门市首次公布共享单车综合治理的规范性文件。

  《意见》阐明了厦门共享单车管理的原则、定位、方法等内容,并规定了多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意见》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政府规范管理、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遵守便民利民、规范有序、属地管理、共管共享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企业作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投放主体和经营管理主体,应当依法承担主体责任,自觉接受政府、社会公众的监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定位。

  目前,根据《意见》要求,多部门已经开始着手部署各项管理工作,多项关于共享单车管理的细则也计划在今年陆续推出。

  昨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接受晨报记者采访,就厦门市民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解读。

  解读1:将新施划4000个停车区

  为了方便市民停车,厦门将进一步增加共享单车停车区的数量。

  《意见》中提到,将对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公交场站、轨道交通车站、大型商业区、办公区、医院、旅游景区、居住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优先施划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区域。

  “我们坚持‘应划尽划’的原则。”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协调处工作人员介绍,厦门目前已经划有5000个-6000个停车区,根据计划,2018年,有关部门还将新增规划4000个停车区,让停车区总数达到10000个左右,今后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停车区。

  在地铁沿线,运营企业将被要求“定人定位”管理,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单车停放过多、市民无处停车的问题。

  解读2:政府将统一推进电子围栏

  未来,如果未按规定将单车停入划线停车区,市民可能无法成功还车。

  《意见》明确提到,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相关部门根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规划和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设置技术导则,并特别提到了电子围栏等技术的应用。

  政府部门打算统一推进电子围栏技术在各个运营企业的应用。据介绍,这样做有利于避免多家运营企业停车技术标准不一,避免单车企业因市场竞争而对电子围栏技术应用缺乏积极性。

  据了解,有关部门已经提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召集单车运营企业,多次进行各项停车技术的测试、评价。

  一项被称为“蓝牙道钉”的技术初步进入了政府部门的视野。该技术使用的设备占用空间小,对市容没有影响,“电子围栏”的效果也较为稳定,接下来还将接受进一步测试。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厦门版”规范昨日出台 共享单车总量控制15万辆

台海网1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 林毅彬/文 陈巧思/图)昨日,由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厦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实施。并向各区人民政府...

男子骑共享单车落下一袋黄金!福州人请帮忙寻金

台海网1月16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宁德的林先生,辛辛苦苦攒了一年的积蓄,购置了黄金饰品,打算过年回老家时给六旬的母亲贺寿。1月11日傍晚,一时疏忽,他将刚刚购置的价值近2万元的黄金饰品,遗落在共享单车上。 事后,查看附近的监控,他发现监控拍下了捡包的过程,但捡拾者的...

滴滴将推出共享单车平台 厦门或列入首批投放城市

台海网1月1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导报记者昨日从滴滴出行获悉,滴滴将于近期推出共享单车平台,包括原有的ofo小黄车和小蓝单车以及即将上线的自有品牌。   最大的亮点是,滴滴的共享单车平台,将会把免押金骑行作为主推。滴滴的单车平台上线后,小蓝和滴滴自有品牌都会免押金,ofo尚无定论。同时,关于“滴滴收购小蓝单车”的传闻昨日也被证实有误,实际只...

共享单车很便利 毛病也要治一治

万宝商圈的人行道上停着共享单车。 台海网1月8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共享单车进入福州已满一年,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但由于存在过量投放、无序停放等问题,影响路面交通,为人所诟病。如何管理共享单车也成为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昨日,齐...

资管产品增值税新规正式实施 买哪种基金缴税最少

买哪种基金缴税最少   对于增值税资管新规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金融机构已进行各方面的准备与调整,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对签订的合同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工作,同时着手调整相关产品净值核算模型等。有专家认为,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今后金融产品的创设及定价需更为综合考虑税收成本因素。   从2018年1月1日开始,资管产品管理人要对资管产品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