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拆工作组进驻下埕村,经常走门串户,与村民以茶会友,听民意、解民惑、问民需
▲村民在挑选安置房源
▲村民现场签订征拆合同
“累一点、辛苦一点,我们都不怕。只要群众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就很满足了。”这是翔安新圩镇征拆干部的真心话。
台海网6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刘承烺 通讯员 王广兵 朱晓东 文/图)从去年9月开始,新圩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不回避历史问题、不畏惧疑难杂症、不放弃群众利益”的工作理念,构建区、镇、村、公司及执法部门“五位”一体的下埕征拆联动网络,合力攻坚、有效推进整村搬迁项目。
开拓进取,勇争一流!在聚力征迁攻坚中,新圩镇广大征迁党员干部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担当尽责,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切实解决了征迁难、交地难、落实难等一大批久拖未决、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展现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打消村民顾虑 解决历史问题
望着南部新城的高楼大厦,下埕村的村民心里有对老家园的不舍,又有对新生活的期盼。“下埕整村共有59宗房屋,总建筑面积为16746平方米,搬迁必须在规定时间节点全部完成。”2016年11月20日起,新圩镇全面推进下埕整村搬迁工作。如何打消村民顾虑,实现和谐征迁,成为摆在征迁干部面前的难题。
据介绍,一直以来,下埕村存在不能认定补偿的人口较多、无批建手续建筑的面积较大、群众急于搬迁的呼声较高、征拆公告迟迟未发布的历史问题。经入户调查,查档有登记在册人口数为256人,因迁入迁出、违反计生等问题而不能认定补偿的村民有42人。另外,经组织测量下埕整村共有59宗房屋,总建筑面积为16746平方米(不含临时建筑),其中无手续建筑占2/5以上。
由于东部固废垃圾填埋场的臭气、污水等问题直接影响下埕村民的生产和生活,自2013年开始至今,搬迁工作一直未进入实质性阶段,村民担心搬迁不成而产生抵触情绪。为此,群众多次到市、区信访局上访,要求尽快搬迁、放宽相关征拆政策,并要求政府承诺搬迁时限等。由于该地块没有具体实施项目,至今无法办理农转用手续,导致正式的拆迁公告迟迟未发布。
以理服人用情征心 有效有序推进搬迁
新圩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决心啃下这块征拆硬骨头。镇党委书记、镇长和人大主席先后多次组织区征收中心、拆迁工作组、诗坂村主干、村建办、土管所和拆迁公司召开下埕整村搬迁专题工作会议,仅从3月底至4月底就召开7次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
自搬迁工作开展以来,镇人大主席带领工作组就自愿搬迁、房源问题等搬迁事项多次利用晚上时间召开村民户主会,逐步让群众了解征拆政策,有效有序地推进搬迁工作。“挂户包干,以情感人,设身处地帮助被征地户解决后顾之忧。”征拆工作组积极进驻下埕村,及时制定搬迁工作计划,经常走门串户,与村民以茶会友,听民意、解民惑、问民需,按照群众整村集中安置的意愿,多次争取翔安新城南区的房源。
在村民老陈家中,人大主席开诚布公,“早搬迁,早选房”。工作组成员与老陈推心置腹,“根据你们家的实际情况,选小户型的房子更好,方便出租。而且这套房子朝向好,自己住也不错。”
对于孩子就学问题,工作组也想到了。他们经过多方协调,终于落实了所有拆迁户适龄儿童的读书问题。在老陈心中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了,老陈一家人非常感动,不久之后就签约腾空了……“理亏者弱,理盈者强”,针对下埕村民集体阻挠新后路施工事件,镇党委书记苏宜远亲自到现场与村民对话,现场组织召开征拆方和工作组人员会议,征拆工作组耐心细致解读宣传征拆政策,多次化解村民阻挠道路施工的苗头,确保新后路项目和搬迁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