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碧水蓝天,这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环境指标,一座城市只有不断务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方能达到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新境界。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晨报今日推出“让绿水长流”特别报道,旨在展现河长制如何从制度层面强化城市绿色发展执行力,展示厦门、漳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后环境保护取得的可圈可点的新成效。
台海网6月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3月10日,厦门市委市政府印发并实施《厦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厦门河长制全面升级。
所谓“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河段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和管理保护,并接受考核。目前,厦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深入推行河长制。近日,记者走进市河长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河长办),了解河长制推行的最新进展。
背景
9条溪流面貌蜕变
2014年,《厦门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意见》出台,拉开厦门河长制工作序幕,并明确全市9条主要溪流河长、河段长和村(居)专管员,形成推动溪流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的新机制。
这9条溪流为东西溪、后溪、九溪、官浔溪、龙东溪、过芸溪、深青溪、瑶山溪、埭头溪,总长465公里,覆盖厦门近90%的流域,近3年来,9条溪流变化可喜,原来的水体发臭、垃圾遍布,已变为河道通畅、水面洁净。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3月10日,《方案》印发,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推动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全面巩固此前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