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做减法说起
政府在简政
企业享便捷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要实施商事改革,其实还是简政放权。循着这个思路,厦门对此改革、改革、再改革。
2014年9月,象屿保税区综合服务厅新设立联合办证“一口受理”窗口,企业只需要在一个受理窗口提交所有材料,多个部门进行“多证联办”,从受理窗口同时交到企业手中。象屿地税征收科副科长许亚妮介绍道,这一机制为企业办证节省了五分之四的时间。
2015年2月,厦门推出“一口受理,一证三码”网络并联审批管理系统。新办企业所需的“三证”简并为一证,三个代码统一打印在营业执照上。这为“一照一码”的最终改革跨出了关键一步。
3天!这是2015年3月26日之后,企业从提交材料到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一口受理、一表申报、一照一码”业务改革在厦门片区率先完成,将企业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税务登记证号按新的编号规则重编为一个24位的号码,印制在一张营业执照上,至此一个企业终身只有一个代码。
厦门为全国“一照一码”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2015年5月4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内统一颁发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一照一码”。
在“一照一码”改革中,厦门还提出全程电子化———一表申报、一网流转、一趟取照,少走公路走网路。
3
从激发创业说起
“一照一码”
催生大量企业
厦门富源景装饰有限公司的财务薛琴是厦门片区内第一批为公司拿到“一照一码”的人, “不可思议!难以置信!”尽管过去了一年,薛琴看着公司里挂着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还是有些激动。去年3月27日,她提交材料的第二天就领到了营业执照,这张营业执照证明了公司的装修资质,帮助老板成功谈下了一单装修生意。
印象深刻的还有时福全球购的HR梁惠婷,“全程电子化,在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点点鼠标录入信息,当天就领到了证件。”
薛琴和梁惠婷的营业执照申领是“一照一码”变革成果的缩影,繁琐的办理手续、复杂的材料提交、漫长的审批等待都不见了,在厦门片区的办证窗口,没有排长队的人员,但每天拿到新证的企业却大幅增长。
“一照一码”的改革成果让企业简化了办理程序,大大降低了成本。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一照一码”的改革无疑为此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激发了创业热情,目前,全国每天有约3万个市场主体诞生。
在美丽厦门的建设中,在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中,厦企大军也充分享受了这一福利。据统计,自贸试验区挂牌不到一年,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就新增了10807户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611.92亿元人民币。S6406031
企业有获得感是突破的关键
在这次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过程中,我们再次感受到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好。
我们看到,办证的窗口不用再排起长队,办证人无需一遍遍地重填材料,企业快速地领到营业执照……厦门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获得感。
从2014年9月就开始进行探索,在2015年2月实现全国首创,一向敢于先行先试的特区厦门,虽然企业并不多,却最彻底地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难题。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改革初期,大家并非没有犹豫。要不要改?怎么改?改什么?最终,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门有关部门收集了大量企业的意见,毫不畏难,将最难啃的、企业呼声最高的“一照一码”迅速落地,再一次次探索、不断完善,让好政策真正生出好结果。
去年4月,李克强总理来到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随意地问起企业人员入驻自贸试验区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时,企业人员毫不犹豫地提起了“一照一码”,可见该政策对企业影响至深。这让总理印象深刻,更为此点赞,向有关部门下达了“硬任务”,也直接推动了厦门这一领先的改革在全国全面开花。(记者杨洋白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