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1月2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文 陈巧思/图)“5·16暴雨”、“苏力”、“西马仑”……去年,几次台风肆虐后的鹭岛,多次遭遇了罕见的城市内涝。
今年的“两会”,内涝也成为委员们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就拟出提案:在厦建立内涝预警监测体系,通过视频和图像实时掌握积水情况,无死角监控,从而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调查 厦门“蝶形”海岛更易内涝
九三学社认为,过去的一整年,厦门之所以多次内涝,除了雨势太猛、雨量过密等外在因素外,一方面,厦门的排洪管网是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标准设定的,早已满足不了目前的城市需求。另一方面,城市排洪建设也没有系统规划,岛内防洪排涝区被分为16个区域,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不紧密,各成系统,没有统一的排放管理。“厦门岛的原始地形是‘二峡二湾’的‘蝶形’海岛,两山之间的低洼地为山洪汇集之处,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厦门市区较易形成内涝。”九三学社相关成员说。另外,气象、水文、水利等在雨情、涝情方面的监测站点密度过低,监测体系不完善,且监测资料透明度低,共享程度不够也是内涝的推手之一。更为关键的是,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的不统一,使信息发布较慢,导致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到达的时间太长,这对于“分秒必争”的内涝灾情来说,甚至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