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投入4亿落实“民生新15条” 在回顾2013年工作时,陈飞铭说,首先是着力做大产业集群,工业经济持续壮大,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1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友达光电产值突破260亿元。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4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3亿元,商品房成交12095套。
着力统筹城乡建设,翔安新城范围扩至14.8平方公里,区域整体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2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投入4000万元完成38个村居“一户一表”改造,惠及15万辖区群众。
着力提升民生保障。制定出台“民生新15条”,加大财政对民生保障的支撑力度,累计投入各项资金4亿元,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施参保缴费困难人员贷款贴息政策,新增7071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五险”参保率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投入1.37亿元完善办学条件,新扩建7所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在全省率先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全覆盖。
区政府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清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开展公务用车治理,“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
2014 分段开展九溪流域综合整治
陈飞铭提出,2014年翔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0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32.03亿元,增长13.5%;区地方级财政收入18.27亿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14200元,增长13%。
陈飞铭说,今年翔安将继续做强先进制造业,推进厦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厦门微电子育成暨产业基地、“海峡梦谷”、内厝商贸物流园、市头三期、巷北五期开发,加快银鹭三期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方面,将承接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东移,完善厦大翔安校区功能配套,加快推进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完成新兴街街景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开展马巷旧街改造,启动厦门“东大门”前期规划,加快推进内厝新型城镇化和新圩小城镇建设。分段开展九溪流域综合整治,加快实施香山景观提升工程,启动后山岩公园、洪前公园及城市绿道示范段建设,建成马巷渡桥公园。围绕翔安机场、东部市级中心片区,对接海西商贸会展中心,策划生成一批大型项目。
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今年要力促翔安南路二期、海翔大道一期完善工程、舫山北路南延伸段、国道324复线建成通车,力争滨海东大道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完善翔安大道跨线互通工程,努力打通翔安东路、巷北路、新店路,启动建设机场快速路,加快构筑新城“五横五纵”交通路网,继续推进古罗公路等一批农村公路建设。推动翔安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推进马巷客运站项目前期。推进翔安机场5.96平方公里围堰造地工程。
民生保障方面,将实施美丽厦门“收入倍增行动”,推进新店、马巷转产就业基地建设,培育厦大翔安商街、新兴街、翔安南街等创业商街。提高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城乡低保及重点优抚对象抚恤与补助标准,开展“关爱功臣”系列活动,启用区社会福利中心。加快推进厦大周边6个村庄及五星社区、后许社区等农村发展用地项目建设。开展特困家庭危房改造,完成大帽山第二批移民造福工程。完成6个公办幼儿园建设及10个村居幼儿园提升改造,建设新圩十年一贯制学校,建设5个多功能文化广场、10个文化活动室。启动同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新建15家标准化村居卫生所,推动翔安医院一期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