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里特产
提高村民收入
本报记者 程午鹏
穿过一片挂满果实的菜地,闻着庄稼地里散发出的味道,小黄狗窜来窜去摇着尾巴,在一片怒放的三角梅旁,一栋三层小楼映入眼帘。这里是村民蔡火旺的新家,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一排古厝,是蔡火旺家的老房子。
“大概在2009年,搬进了新房子!”蔡火旺说,其实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岛内买了房子,但是他还是愿意住在农村,和弟弟、弟媳住在一起。相比较之前,乌山村里的道路通畅了,卫生包片负责,路边添置了垃圾桶,村民也养成了好习惯,家里的垃圾都扔进垃圾桶里。
蔡火旺之前当过村干部,对于村庄建设的问题,他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他认为,村庄应该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现在不少村庄“少年家”都出去打工,老厝破旧没人住。村里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如果改为利用现有的资源好好发展,发展村里的特产,把老厝好好翻修,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到时说不定换成城里人羡慕我们,都往我们乡下跑了。
>>居民说
蔡水潭:流经乌山村的沟渠里有不少垃圾,遇到暴雨,排洪的水都漫过沟渠淹到上面来,希望能有专人对这条沟渠进行清淤。
沈秀月:希望农村和城市的小学师资力量能够减小差距。
蔡原在:农村医疗水平和城市里还是有一些差距,每次看病要去城里的大医院,不是很方便,希望镇医院的医疗水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