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村民介绍“美丽厦门”宣传看板。(本组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本报记者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征集意见。
[社区名片]
翔安区新圩镇
乌山村
台海网(微博)8月2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记者 王元晖)也许是周围群山环绕的缘故,大帽山脚下的这个小村落,黄昏似乎来得特别早。昨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村里的红砖古厝上,为这幅温馨的画卷添加了一道道美丽的色彩。
这样的景色,新圩镇乌山村的村民常常可以看到。然而,昨天村里人聚在一起,“围观”的是另外一个风景——厦门日报携手市规划局启动的新闻大篷车“美丽厦门”专列。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翔安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新闻大篷车昨天17时准时开进这里。
政策“正合他们的口味”
57岁的老农蔡立林,半个小时前还在一里外的田地里收割青葱。最早听说“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是在“村村通”的广播里,他没想到,“美丽厦门”专列这么快就来到了他们村里。
在半个多小时的宣讲过程中,蔡立林和许多老邻居一道,静静地听着。蔡立林说,他们村里人,对“美丽”这两个字格外有感情,因为乌山村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以“美丽”著称的。
事实上,昨天这个美丽小村庄的不少“围观者”,对“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还是“前所未闻”。在宣讲现场,他们认真听讲;在提问环节,他们踊跃发问;在色彩斑斓的展板前,他们神采飞扬,像自家遇到大喜事那样高兴。
“缔造美丽厦门,就是每一个村民自家的大喜事。”新圩镇党委书记陈闽生说,把自己的村庄建设得更美丽,是当地老百姓最热盼的事情,现在上面的政策“正合他们的口味”,村民们要大展身手了。
一亩青葱挣一万多元钱
一片又一片的青葱地,绿意盎然。村民说,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一亩地预计可以挣一万多块钱。
作为乌山村的“一村一品”项目,青葱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据称,现在不少上海人、重庆人、香港人,吃的就是这里的青葱。记者从翔安区得到的消息是,大力扶持这里“一村一品”的发展,将成该区缔造美丽厦门的具体举措之一。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看起来很远,其实就在村民的身边,甚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昨天,村民蔡午恒对规划中的“房前屋后”这一字眼格外感兴趣,他总结说,“美丽厦门”就是自己房前屋后的事,是小事,也是大事。
傍晚六时许,天色渐渐暗下来,乌山村里灯光也像群星那般闪烁起来。一座城市的宏伟战略规划,正迅速对接入这个普通的小村庄里,对接进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村民的心里。
乌山村有五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175户,总人口3809人,土地总面积约4140亩,其中耕地1960亩,山地2180亩。2003年厦门市规划调整后,乌山村被定位为农业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