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2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产业跟着人才走,绩效跟着制度走。思明区人劳社保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个创新”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提高行政效率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阳光行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人才高地;强化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方面强力突破,勇当加快推进思明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排头兵。
行政管理创新——
绩效评估延伸到社区
在思明区有一张闻名全省、全国的名片,那就是绩效评估,因为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吸引了包括深圳、青岛、宁波、杭州、上海等众多发达地区前来学习考察。不过奋进发展中的思明区并不满足于现状,从今年起思明区将延伸评估的范围,着力提升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以此创新行政管理,推动发展。
权力靠制度运行,服务依标准规范。思明区致力于形成行政管理创新的思明模式,这在思明区人劳社保局局长廖晓东看来,绩效评估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精细化工具,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继去年纳入全省公务员绩效考核试点县(市、区),今年思明区又充分发挥在绩效评估方面的领先优势,将绩效评估体系延伸到社区工作中,建立了街道、社区“两级三标”全覆盖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劳动保障服务,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绩效评估是提升行政效率,治庸治懒的一种手段,其最终指向是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产业发展创新——
建立海西顶级软件产业实训基地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被看做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增值效益较大的产业,思明区十二五规划也将软件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适应厦门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机遇和思明区作为中心城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向,思明区在全省率先将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与IT服务业这一智力密集型产业的人才发展结合起来,引入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即IBM公司),与之合作开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在软件园二期建立了IBM在海西的首家实训基地。
“坐在这个基地的办公室里,就像IBM的办公室一样”。基地严格按跨国公司的标准对参训学员进行实训,促进参训学员实现从普通学生到职业人士的飞跃,目前首批共139人已经开班,思明区计划在三年内至少培养1000名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
“这一项目从短期看,也许不会有非常显著的效益,但思明区认为只有人才聚集,才能促进产业的聚集,才能提升区域竞争力”,廖晓东说。
社会管理创新——
“七大员制度”构筑民生保障网
在思明区有个“口袋里的劳动力市场”,百姓通过区人劳社保局构建的“短信求职通”助业平台,发短信就能找工作。不仅如此,思明区还创立了居民和非在校未成年人从社区就近申报参加全民医保的模式。几年来,思明区人劳社保局坚持“民生为本”的理念,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对全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进行流程再造,大大方便了百姓。
按照上级要求,思明区的最新做法是,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七大员”服务模式,即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从劳动就业协理员“一员”向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关系指导员、劳动保险经办员、劳动政策宣讲员和退休人员管理员“七员”发展。“七大员”服务模式的施行使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形式基本实现了由“社区接待”到“上网服务”和“上门服务”;由“群众跑腿”到“社区跑腿”的转变。“七大员”被形象地称为“百姓身边的劳动保障万事通”。
目前,居民可以就近享受到就业、社会保障诸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思明区这种“组织在政府、支撑在社会、工作在基层、落实在社区”的工作格局受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高度称赞,思明区劳动保障做法已在全省系统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