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事,可加“心一周”微信二维码发送您的问题
倾诉:我是一名35岁的职场女性,在外人眼中,我开朗乐观,工作能力出众。大家都说我是他们的开心果,但是只有自己知道,我将真实的情绪深深隐藏。
每天清晨,我都会精心打扮,画上精致的妆容,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在同事面前。在办公室里,我永远是那个活跃气氛的人,总能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些笑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痛苦。每当夜幕降临,独自回到家中,我就会陷入深深的绝望。我会蜷缩在床上,任凭泪水浸湿枕头。白天强颜欢笑的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让我几乎窒息。
我开始失眠,整夜辗转反侧。即使勉强入睡,也会被噩梦惊醒。食欲逐渐消失,曾经最爱的美食也变得索然无味。我开始逃避社交,推掉朋友的邀约,因为维持表面的快乐让我精疲力尽。
最可怕的是,我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站在阳台上,我会想象自己一跃而下的场景;看着锋利的水果刀,我会思考割腕的痛楚。我知道这些想法很危险,但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现在的我,上班时,既想笑又笑不出来,真的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自我?
回复:深受抑郁情绪困扰的同时,却依然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开朗阳光的一面,这可能是“微笑型抑郁”的表现。努力维持美好形象需要耗竭更多的精力,这会让原来的痛苦进一步发酵成更为强烈的抑郁情绪,需要我们引起更多的重视。
这种矛盾感是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因长期缺乏信任的社会支持系统而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无法被理解;社会的期待、自尊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会让我们不得不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即便很痛苦,有人依然选择善良,不希望给他人带来负面体验;可能个体也正在努力尝试用积极方式来刺激和帮助自己走出抑郁的困境……
因此,无论是开怀大笑的你,还是深夜痛哭的你,都是真实的自己,只是那些压抑痛苦的情绪更需要得到适当的表达和宣泄,才能避免让问题进一步加重。另外,失眠、逃避社交、自杀念头等信号正在提醒我们,对于情绪的压抑似乎已经到了我们能够承受的极限,建议考虑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帮助。
本期医师: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治疗师 陈宏达 陈志敏
(文/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