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工匠名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联合发布第二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名单,我市9人入选。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其中的两位,看他们如何以平凡匠心,推动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
“乡村工匠名师”是扎根农村,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作出贡献的技能人才。
陈建兵:坚守天然香制作技艺 传承弘扬香道文化
从事香道研究的陈建兵,凭借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名单,他也是这项技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如何让香更好地走入人们的生活,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工作室里,陈建兵向我们展示了他制作的天然香,在他看来,这是大众连接健康的桥梁。
省级乡村工匠名师、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建兵:我从学香、做香到现在有差不多40年的时间,一直推动天然香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运用,也挖掘香道在过去几千年来百姓当中的这些历史遗存,我们的香都是由天然的本草香料所做成的,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
除了制香,作为一名乡村工匠名师,陈建兵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探索文旅融合。2022年,陈建兵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妙吉祥”品牌,整体搬迁进驻海沧区青礁村,不仅打造了文化传习基地,培养专业香道师资人才,还活化利用传统古民居,建设厦门香道主题博物馆,将自己收藏的2000多件与香道有关的老物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展示,传播香道文化。
省级乡村工匠名师、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建兵:通过博物馆的打造,结合非遗活态的运用,形成一个可以参观、旅游、科普、又可以沉浸式地进行学习的这样的一个体系,能够让更多的人全方位地来了解香道的过去与现在跟未来。
陈赐勇:一盏纸灯笼 点亮非遗纸扎技艺
陈赐勇是陈氏纸扎传统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自幼跟随爷爷与父亲学习纸扎技艺,对此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在集美前场的纸扎工坊中,陈赐勇正专注地制作红灯笼,将裁剪好的红布轻轻贴在骨架上,手指蘸上浆糊,一点点抚平布面。
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传统纸扎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赐勇:我们用的浆糊都是用面粉,开水调和起来的,粘性比外面买的好。(纸扎)最主要,就是绑的节奏,要有一定的耐心。
除了红灯笼,陈赐勇的纸扎作品种类繁多,技艺精湛。无论是神采飞扬的腾龙,还是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他都能信手拈来,制作得惟妙惟肖。如何让纸扎技艺更好传承下去?陈赐勇积极招收学徒,把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周边的居民,还与社区艺术机构、中小学及高校交流,形成资源共享,提升培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前来学习纸扎。
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传统纸扎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赐勇:我们开了纸扎的传习中心,让更多人来学习让村民多了一门吃饭的手艺,也会通过添加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到纸扎技艺作品里面,融入新元素。
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办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14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他们扎根乡村,深耕传统建筑、食品加工、雕刻彩绘、印刷装裱等多个领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厦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