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近日,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向上对标、向下扎根——厦门市推进慢病防治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向广大市民宣传近年来厦门市推进慢病防治一体化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厦门市疾控局局长王德猛介绍,厦门市通过探索慢病“医防融合”的规范化管理和体系化防治模式,不断提升全市慢病早期筛查、健康管理、医疗诊治能力。近年来,厦门市创新性地推出了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合的“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从八大系统中进一步遴选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慢性肾病、慢性胃肠病、脑卒中、慢性肝病等16种常见病作为分级诊疗扩增病种,并依托三级医院建设专病防治中心,通过以病种为纽带,以医院带动社区、专科带动全科,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厦门市慢病专病防治中心积极推进慢病防治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成了国家胸痛救治单元37家,覆盖率达90.24%,主要指标全国领先。与钟南山院士合作推进中重度慢阻肺呼吸康复项目,完成了12万余居民的肺功能筛查,筛查出慢阻肺患者1.4万余人,并有效纳入后续健康管理。
此外,还建立了糖尿病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和糖尿病眼底远程筛查平台,结合老年人体检,在福建省率先开展老年人体适能健康监测,并进行干预试点。
厦门市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5%下降至2023年的9.27%,降幅达38.2%。厦门市实现了慢病示范区全覆盖。
近5年来,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卫健委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单位共同统筹规划,通过“引进来”顶尖专家团队,助力厦门市消化专科对标国内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让消化专科资源“走出去”延伸到基层卫生服务单位,通过“三师共管”,有效推进厦门市慢病防治一体化工作持续发展。
王德猛表示,厦门市通过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在消化系统肿瘤早诊早治防控方面屡见成效。通过医院、社区联动,建立了覆盖全市消化系统肿瘤早诊早治防控体系,常年开展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5年来累计完成了大肠癌风险评估和粪便隐血筛查30余万人次,筛查出高危人群3万多人,有6000多人接受了胃肠镜检查,有60余人诊断为大肠癌。通过持续的大肠癌筛查项目及科普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对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检查依从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2023年厦门市年完成内镜总例数达到了近35万例,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达20%以上,发现结直肠腺瘤3万余例次,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厦门市大肠癌发病率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