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黄奕琳 通讯员 管轩 雷飏)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之间又存在“长期”与“短期”的现实矛盾,如何化解矛盾,抓好科技信用,培育耐心资本,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昨日,以“新质生产力与耐心资本”为主题的第三届科技与资本论坛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产业界、科技界、金融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科技信用、耐心资本、金融资本助力科技创新等课题展开探讨交流。
本届论坛由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惠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惠新(厦门)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惠新研究院”)主办,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火炬大学堂、厦门市创业与投资协会协办。
运用科技信用、发展耐心资本是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论坛上,惠新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重点课题《抓好科技信用,培育耐心资本,积极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研究成果。在第一届“科技资本论坛”上,惠新研究院首次提出科技信用,此次课题又进一步通过剖析颠覆性创新的特点和其创新周期规律、耐心资本的起源、特点和难点,提出以战略科学家为核心,以科技信用为抓手,以政府背书增信为保证,推动长期资金向耐心资本转化的理论框架,并展示了以惠新基金“季华——璀璨模式”为代表的实践案例。
“耐心资本的产生是由于现实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惠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惠新(厦门)科技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澍表示,现在全球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使得资本回报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风险大、不确定强的特点。要推动科技创新,运用传统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周期,就会产生一个金融需要稳定性、科技存在不确定性的矛盾,长期资本是平滑这种矛盾的一种工具手段,或者是一种思维方式。“新的生产形式、新的科技竞争需要金融资本改变从生产投入、生产持有到投资周期的这个变化,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当然这个平衡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大家凝聚共识,长期实现。”冯澍说。
近年来,厦门在科技信用、金融资本方面勇于探索,卓有成效。也正因此,惠新把厦门选择为主要活动场所。据了解,2021年,惠新研究院在火炬高新区发起设立,成为全国首个以科学技术和金融相结合为研究目标的机构。惠新研究院以陈元的“科技与资本”理论为指导,发起创立了科技与资本论坛,通过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