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厦门足迹主题宣传活动启动现场
▲厦门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为台胞落地办证
▲碧山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热情为群众服务
台海网9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郑丽金 通讯员 厦公宣) “有困难,找警察。”这句深入人心的话,既是人民群众对人民公安的信赖与托付,也是厦门公安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和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那么,人民公安又是从哪里来的?为何能身担如此重任?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厦门市公安局积极响应公安部号召,推出了“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厦门足迹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探访碧山派出所、何厝派出所、湖里派出所、厦门出入境管理支队、莲前派出所、刑侦支队6个先进单位,回溯厦门公安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寻找“人民公安从哪里走来”的答案。
全国模范公安单位莲前派出所
“莲心”换真心警民一条心
自1997年成立以来,莲前派出所始终坚持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融入血脉,不断强化“特别敢创新、特别能战斗、特别暖民心、特别讲奉献”的信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近年来,莲前派出所率先探索“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创新城中村“智能感知+围点整治”等一批治理新模式,建立“研打一体、小案快侦”机制,辖区刑事警情连续12年下降,电诈警情降幅全市第一,年均500余场次大型活动安保零差错,群众安全感率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建所27年来,莲前派出所秉承着“‘莲心’换真心,警民一条心”的警务理念,传承厦门公安“爱民月”传统纾民困、解民忧,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创设台胞服务站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探索建立“一点一策”源头化解机制高效调处矛盾纠纷。
传承爱民精神碧山派出所
六十余载初心不改爱民精神永不止步
在碧山派出所,每位民警手中都有一本“爱民日记”,用以记录日常工作中帮群众解难题、送服务的点滴。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还会被收录进派出所里的“爱民日记”。
“爱民日记”的故事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58年,碧山派出所在全国公安系统中率先开展“爱民月”活动,每年1月是爱民月,每个周日是为群众服务日,每个民警每天要做三件好事。1959年,全国公安检察司法先进工作者大会为碧山派出所授旗。
“只要是群众关心的,再小的事都要努力做好。”这句碧山派出所每位民警的口头禅,历经六十余载春秋更迭仍未改变,碧山派出所始终坚守初心,将爱民精神深植于心、践之于行。
守护特区发祥地湖里派出所
肩负使命守护特区扎根社区践行责任
1981年,在厦门特区发祥地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湖里派出所挂牌成立,成为了湖里公安第一个派出所。40多年来,陪伴着特区共同成长、发展、跨越。
湖里派出所的民警们毅然决然扎根社区,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服务每一位居民。如今,民警们依然大部分时间都选择扎根在社区。“这样才方便群众有事能及时找到我们。”社区警务队队长黄世城说。
近年来,湖里派出所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忠诚履职,实现了刑事警情连续十年下降。今年1月—8月,辖区总警情环比下降4.26%,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创新反诈“厦门经验”市打击治理中心
筑牢反诈“防火墙”守好群众“钱袋子”
2018年,在原反诈骗中心基础上,厦门市公安局组建了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中心集接警止付、预警劝阻、阻断关停、防范宣传、研判打击、协调联动6项功能于一体,全面统筹全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防管宣各项工作。
为了更好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中心探索走出了一条“科技破题、机制跟进、体系重塑”的新路子。
2021年,公安部在厦召开现场会推广反诈“厦门经验”;2023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在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再降16.3%,为群众冻结止付涉案资金1.9亿元,比升11.91%,返还被骗资金3852.61万元,比升70%,最大限度让打击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如今,中心升级建设“云盾”系统,持续打造“厦门经验”升级版,带动全市电诈全口径刑事警情再降18%。
全国模范出入境厦门出入境管理支队
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精益求精进无止境
作为全国首个被国务院命名的“模范出入境管理处”,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始终秉持“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工作理念,以及“精益求精、进无止境”的目标和追求。坚持服务不缺位,创新不止步,在创新管理、爱心服务、便民措施等诸多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擦亮“模范出入境”的金字招牌。
连续25年提供周六休息日加班服务、在全国全省率先实行台胞证自助发证、在台商协会设立台胞台企服务站、在赴金旅游办证中心设置“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近年来,厦门出入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推出了近50项便民利企及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新举措,不断提高出入境审批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海防线上英雄哨所何厝派出所
爱民初心 始终如一
自1953年成立以来,何厝派出所就肩负着维护海防线安全稳定的重任。在历史的长河中,何厝派出所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孤胆英雄”叶中央、“雷锋式好民警”郑建民等英雄模范,也在196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海防线上英雄哨所”荣誉称号。
边防派出所转隶后,制服从“橄榄绿”变成了“藏青蓝”,颜色变了但爱民的初心从未改变。现在,只要有新警到何厝派出所,上的第一课就是学习派出所历史,了解英雄模范和杰出民警的爱民故事,在新警的从警之路上种下一颗爱民的种子。
为了帮助辖区一对残障夫妻的孩子办户口,民警远赴对方湖北老家帮忙办手续;民警花3个月时间走遍前埔村,一字一句记录居民信息……在何厝派出所,这样感人至深的“警民融合”小故事还有很多。曾在何厝派出所当社区民警、现任鹭江派出所所长谢思颖说,还有群众主动向民警提供线索协助破案,“人民公安从哪里来?就是从民警与群众的互助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