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近日出台的《进一步推动厦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要提升车网双向互动的能力。所谓车网双向互动,就是,通过智能充电设施,不仅由电网给新能源车充电,新能源车也能像一个大型“充电宝”一样给电网反向放电,这样车主不仅能获取电价收益,还能缓解用电高峰时的电网压力。这样的技术和相关设施在厦门落地应用情况如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新能源车秒变“充电宝” 车网互动实现车辆为电网“充电”
眼前这个充电站是由翔安市政集团和特来电公司共同打造的绿色能源示范站点,分为快充区、超充区和充放电区。平时我们见到的充电桩,都是电网向电动汽车充电。但是充放电区的这4根V2G充电桩,就能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让电动汽车“秒变”为大号充电宝,反向给电网放电。
厦门市特翔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负责人 许志祥:一样是把充电枪插到我们充电接口上,,然后拿出手机,放电也在App小程序里面,选项选择放电,就可以放电了,都是智能化的,可以实现新能源车车主反向给电网送电。
在电动汽车充放电的过程中,车主还能利用目前电网的峰谷电价规则,赚取一定差价。
厦门市特翔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负责人 许志祥:假设一辆车子夜间来我们这边充电,夜间充电电费是0.35元度,在白天电价高峰的时候来放电的话,尖峰是0.99元度,那就是有0.64元的差价,假设它放了10度电,那就可以产生6.4元的收益。
在同安国网供电营业厅的这个充电站,是一个结合了光伏发电、储能等技术打造的智能微电网项目,这里也安装了两个V2G充电桩,在夏季用电高峰或其他突发情况时,电动汽车可以反向向电网放电,发挥了“电力海绵”的作用,保障一旁办公用楼稳定供电。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同安供电中心副主任 李杨杰:如果储能不够的时候,就用新能源电车V2G反向充电,把汽车里的电反供给电网,进行一定的削峰平谷,满足一些供需的关系,达到电网的可靠运行。
根据相关统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规模接近3000万辆,用电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另外随着夏季高温的频繁出现,用电负荷明显攀升,发展车网双向互动,成为提高了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加强有序用电的重要一环。就在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成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别的双向灵活性调解能力。厦门近日出台的《进一步推动厦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中,也提出要提升车网双向互动的能力,可以说车网互动,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厦门)有限公司副经理 叶志瑜: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储能调节作用越来越凸显,调峰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通过负荷的管理系统,对特来电等一些充电桩的这些虚拟电厂进行联通模式,或者我们直接下达调度的一些指令,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有序用电,达到了电车跟电网的互联互通。
双向充放电技术成型,市场机制配套体系仍待完善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车网互动的相关技术已经成型运用,但车网互动发展还处于市场活跃度低、组织交易频次低的阶段,相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升级以及专业市场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厦门市特翔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负责人 许志祥:我们最大的难点就是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而且还有一个就是跟现有电网的系统深度融合,以及一个市场机制,标准体系的完善都还不够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厦门)有限公司副经理 叶志瑜:车网互动的建设,它涉及到电网企业,还有车企,还有充电桩的运营商,还有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一些配套政策,车网互动的工作推广速度才会更快。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