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奕琳) 鲜活农产品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保障、开展跨境电商跨关区进出口退货试点、创新开展出口锂电池包装“形式备案”、国际转国际旅客通行时间最快缩短至10分钟内、争取厦门关区AEO企业突破至200家……
昨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关、厦门市商务局联合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厦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的有关情况。厦门自贸委、厦门海关、市商务局等17家单位组成工作专班,持续优化厦门口岸营商环境,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把厦门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6方面39条举措 持续优化厦门口岸营商环境
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专项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创新提升进出口全链条货物通关效率、优化促进外贸新动能产业贸易便利、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赋能提升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协同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税费、改进提升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得感满意度六个方面,制定39条行动方案。
此次专项行动将进一步创新提升进出口全链条货物通关效率。在厦门口岸建立鲜活农产品通关“绿色通道”,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保障;提升查验货物通关效率;推进实验室检测全流程无纸化;支持福州—厦门公共支线平台通关便利,完善海峡快线等内支线运营等。
数据显示,去年,厦门市出口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商品合计增长1.7倍,跨境电商增速65%,增速远高于全国。而此次专项行动多条方案涉及到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出口。如,全面推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参与跨境电商跨关区进出口退货试点;打造出口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数字化提升系统,实现跨境电商货物申报、入场作业等信息实时跟踪;实现关企对出口锂电池包装“共同检验”,创新开展出口锂电池包装“形式备案”,海关提前实施形式审查并指导企业合规出口;提升集装箱式锂电池出口贸易服务;提升厦门高崎站场的集装箱和出口汽车海铁联运能力等。
与此同时,专项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动“单一窗口”功能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环节拓展,逐步覆盖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建成海上运输“单一窗口”,便利船舶快速通关,实现海上运输全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拓展口岸公共信息服务生态圈等,进一步拓展和深度挖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功能。
此外,贸易无纸化、机边分流、无感通关、“同心·放心飞”和“同心·安心达”边检数据融合比对系统、加大AEO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和便利政策供给力度等多项创新举措,都将提升通关效能,扎实推进专项行动工作落地见效。
专项行动成效显著跨境贸易便利度持续提升
自2018年起,海关总署在全国试点城市开展为期5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今年3月,厦门再次被列入我国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20城名单,这也是厦门继2022年成为该专项行动试点城市以来连续三年参与其中。
在过去两年的专项行动中,厦门共推出58项提升任务,优流程、降成本、保畅通、促便利,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创新进出口货物“智能分流”模式,减少装卸及运输作业次数50%,作业时间压缩90%;实施货物港务费、引航费降费优惠,两年减免企业费用超2亿元;打造跨境电商空运专线,实施空港口岸全天候作业模式,厦门空港口岸进出口通关时效位列全国第一;建设厦门数字口岸平台,推出“关码通办”、货物检疫在线预约、船员健康申报线上办理等20项“免跑腿、线上办”业务,企业办事越来越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