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24海峡导报清明节特刊】外公的板车,载着我的童年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钱玲玲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讲述人: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外公年轻的时候,是个船工。听妈妈说,在她小的时候,外公总是经常在外工作,很长时间才回来一次。

  后来,每当想起外公,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个灰白头发的老人,握着一条长长的撑杆,阳光下,他用力地撑开水面,推着一叶小舟在江河上游动。他的船上有时有客人,有时只有他自己,微风拂过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布满沟壑。

  为何船工是如此苍老的模样?因为我能记住脸的时候,外公已经是这样的长相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公充满了力量。记得那时我上小学,周末时,我和表兄弟们总爱去外公家里玩。外公家在村里,有山、有水、有田,对于孩童来说,那样广阔的天地到处都是快乐,因此总是乐不思归。

  外公也不催,他和外婆总是纵容我们玩上整整两天。到了星期一早晨,外公便早早起来,取来他的板车,铺上厚厚的棉被,把我们几个小孩抱上车裹在棉被里。然后,他一个人拉着车,走过漫长的路,在学校上课前把我们送回家。我从来都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每次当我睁开眼,我已经被外公送到了自己家门口。

  那时路不好,从外公的村里到我们镇上,恐怕要走一个小时,或许还要更久。也不知道在那许许多多的清晨,外公独自一个人,拉着一车好几个熟睡的小孩,走过那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他累吗?笑了吗?路过的小鸟可曾为他唱首歌?

  一定是特别有力量的人,才能完成这件事——身上有拉车的力量,心里更有爱的力量。

  外公走了以后,我经常想他。就像我没有见过他撑船的模样,却总是自己脑补一些画面一样,我也时常会脑补——寒冷的冬天清晨,我从板车上醒来,从厚厚的棉被里探出脑袋,瞅见外公拉着我们,呼哧呼哧喘着气。他的背有一点弯,两只手紧握着车把手,一条宽宽的带子跨在他肩膀上。路上很安静,天才蒙蒙亮,外公回过头冲我一笑:“就快到家咯!要去上学咯!”

  多年来,我一直很想他。

  如果生命真的有轮回,外公现在是不是也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孩?愿他也像从前的我们,无忧无虑,被爱包围,也能遇到像他那么好的亲人。

相关新闻
鲤城发布森林禁火令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24处检查站严查鞭炮金纸上山

鲤城启用无人机航拍,全方位、全时段进行巡山护林。 今天是清明节。连日来,随着上山扫墓祭祀的人数增加,为确保辖区森林防火形势持续稳定,鲤城区各街道、部门多措并举,扎实开展设卡检查、巡逻防控、无人机航拍、走访宣传等工作,并在各个进山路口共设置防火检查站24处、聘请155名护林员巡山护林。 “共享森林美景,严防森林火灾。”“山林防火,人人有责;一旦失警...

【2024海峡导报清明节特刊】在梦里,爸爸从未远离

讲述人:黄芩   对爸爸的依恋,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   幼时的记忆里,爸爸总是忙忙碌碌的——做不完的农活家务、带领乡亲开荒山栽果树、村办的小厂还有许多大小事等他解决……无数次我装作懂事听话的样子,乖乖答应爸爸一个人在家好好玩,却在依依不舍目送爸爸的背影消失后放声大哭,哭声在空荡冷清的屋子里回响。   妈妈还在公社工作,哥哥姐姐都去上学...

【2024海峡导报清明节特刊】25岁的姨妈,倒在黎明前夜

讲述人:刘继红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家里人要一起去厦门市烈士陵园,祭拜我的姨妈。   我的姨妈叫刘惜芬,我既是她的外甥女,也是她的义女。   我出生时,姨妈已经不在了。小的时候,我常听妈妈说起姨妈,每次回忆,妈妈总是禁不住泪如雨下。她们姐妹俩一起参加革命斗争,姨妈曾是鼓浪屿博爱医院的护士,那时有不少爱国人士被日本人关押在此,姨妈偷偷爬窗户...

清明假期返乡祭祖客流将明显攀升 厦金“小三通”客流预计超1万人次

台海网4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郑丽金 朱黄 通讯员 付佳萍 刘楷)日前,导报记者从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了解到,近期,越来越多旅客经由厦门口岸返乡祭祖扫墓、走访亲友、出游踏青,口岸出入境客流明显攀升。   近日,在五通客运码头,有不少旅客赶在清明节前,携家人回到大陆老家祭祖扫墓。带着孩子专程从台湾本岛回来,准备前往老家漳浦祭祖扫墓的台胞施先生说...

清明假期全省公路客运量将达150万人次 道路运输部门多举措保障出行

福州清明祭扫专线照片 东南网4月3日讯 (通讯员 廖悦 本网记者 冯川叶) 记者从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获悉,清明节假日,群众出行意愿增强,清明祭扫、外出旅行带动道路客运需求。预计清明期间(4月4日至6日)全省公路客运量将达150万人次。道路运输部门切实采取举措,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有序、顺畅。 莆田清明祭扫专线照片 全省共组织1.33万辆客车、2.06万辆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