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王龙祥 沈威 通讯员 朱俊博)应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完成百余项设计优化,从首台试制到批量生产,历时428天完成首列电客车下线。昨天上午,厦门地铁6号线首列自动驾驶电客车顺利运抵社头车辆段。这也是厦门地铁首列自动驾驶电客车。
人性化设计改善乘坐体验
在社头车辆段,厦门地铁6号线首列自动驾驶电客车惊艳亮相。这是首次采用最高运行等级(GOA4)的B2型电客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额定载客826人。
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电客车共有四节车厢,外观为铝合金鼓形车体,造型设计取白鹭展翅之姿,融水仙绽放之韵。车头造型呈现整体向上的趋势,寓意着进取向上、展翅高飞。内装设计则融入三角梅花艺造型,以缤纷紫为主色调,简约时尚色调清新,车灯、座位挡板等细节处都能看到三角梅的花瓣元素。
和普通电客车的封闭式驾驶区域相比,自动驾驶电客车的驾驶区域采用敞开式设计,司机室与客室形成整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乘客以“第一视角”感受到列车加速前进,带来新奇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车厢内还有一系列人性化设计,进一步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在列车端部,配备USB和无线充电设施,为乘客提供手机充电便利;在列车门窗处配备大尺寸(43英寸)动态地图和21英寸多媒体屏,可提供更多信息指引。
全面保障出行安全和舒适
自2022年4月以来,6号线自动驾驶电客车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技术创新与智能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据介绍,电客车按照最高运行等级(GOA4级)标准设计,可以在无人值守下自动运行,通过信号、车辆、通信、综合监控、站台门及场段工艺设备的系统联动,实现自动“唤醒”、自动“休眠”、自动发车停车等50余项功能,并根据运营场景需求实现不同驾驶模式的转换。“电制动到零”技术的运用,则让电客车能够快速响应信号系统的制动级位调节,实现停车减速度精准控制,停车冲击较小,进一步提高乘坐舒适性。为践行节能环保理念,部分部件还采用了碳纤维材料,有效减轻车身重量。
智能化系统方面,电客车控制应用了最高安全完整性等级(SIL4级)的无触点逻辑控制单元(LCU)、网络系统(TCMS),以降低电气系统故障率。同时,列车应用了5G无线高速传输技术,配备网络防火墙,可以实现车载数据快速、安全地转储至地面,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厦门地铁运营公司车辆分公司副总经理林瑞炽表示,目前已有两列自动驾驶电客车到位,接下来将开展相关调试工作。
相关链接
厦门市轨道交通6号线(角美延伸段+林华段)起点为漳州(角美)龙江明珠站,终点为厦门华侨大学站。本工程全部采用地下敷设,在漳州角美段线路全长9.802km,设7座车站(含换乘站1座)。厦门市境内线路全长约18.549km,共设车站13座(含换乘站3座)。全线设车辆段1座,为社头车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