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哲主任在指导徒弟看方
▲南京同仁堂厦门馆医生在为患者施针
台海网3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芹 通讯员 郑洋)“他的舌淡红,苔白,脉细弦……”在南京同仁堂厦门馆的诊室里,林俊哲主任边为患者把脉看诊,边放慢了语气向身边的“徒弟”讲解;“徒弟”一边细心记录医案,一边听林主任向患者分析病情,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刻也顾不得停。
这是南京同仁堂厦门馆以“师带徒”模式传承中医药的临床教学现场,作为“师父”的林俊哲,每一次看诊都是一堂“干货满满”的实践课,通过师父的言传身教,传承中医药,培养中医人才,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是“师带徒”模式的目的。近日,导报记者走进南京同仁堂厦门馆,探寻该医馆师徒传帮带背后的故事。
薪火相传,师父为徒弟架起理论连接实践的桥梁
年轻医生袁宇芳去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因为喜欢医馆的氛围,选择来到了南京同仁堂厦门馆,并拜林俊哲主任为师。
谈及医馆里的师徒制和学校的师生关系有什么不同时,袁宇芳说:“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也会传道解惑,但是临床机会较少,知识更多是从课本或是老师日常的教导中来,较少与临床相印证,且面对的学生较多,能单独交流的机会少。在医馆里,师父虽然每天都要看诊很多病人,在遇到特殊或典型案例时,总会停下来讲解为什么这么开方。”袁宇芳认为临床学习增长了见识,对于自己消化学校所学、吸收新的经验帮助较大。以最近接诊的咳嗽患者为例,之前她会单纯根据证型选择相应方剂,但在临床学习中,她发现患者在咳嗽剧烈、难以停止的情况下,林主任根据经验判断患者为支气管痉挛,会在止咳方中加入僵蚕、地龙以对症缓解。
“这是在跟师学习后才能学到的经验用药,对于我们年轻医生而言,临床就是在应用所学,在学校学到的是理论知识,而师父的教导像是桥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累积经验。”袁宇芳说。师父在临床中诊疗的思路、辨证用药的方法都给徒弟们很大的启发。
有教无类,把中医药传承给真正热爱的人
除了像袁宇芳这样毕业于名校、已经考取了职业资格证的,林俊哲主任也接收“零基础”入门的徒弟。“除了专业考核,我们在为师父们‘选苗子’的时候,还要看这个人的人品。”南京同仁堂厦门馆负责人章烨文介绍,“中医药是一门需要静下心来钻研的学科,只有热爱中医、心正、品德好才能真正投身到中医药学的研究中。”
目前负责林俊哲主任日常出诊接送的司机刘文,他的另一个身份也是林俊哲主任的徒弟。因为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刘文一直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很感兴趣。机缘巧合下,他辞去原本酒店管理的工作来到南京同仁堂厦门馆向负责人章烨文“自荐”:“我什么都愿意做,只要让我来这里学中医就行!”
章烨文看中了刘文的一腔热血,让刘文担任林俊哲主任的司机。在做好司机工作的间隙,刘文通过抄写《黄帝内经》、主动到药房帮忙等方法学习中医药知识。刘文的勤奋也被林俊哲主任看在眼里,将刘文收为徒弟。虽然有了师父带,但刘文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首先是自己查阅资料研究,实在弄不明白才会请教师父。在林俊主任哲看来,这位徒弟尽管是“半路出家”,可他的努力不输给别人。“在我看诊的时候,刘文总是默默在一旁抄方,看诊后还会自己研究今天这个方子为什么要这么开,每一味药的功效是什么。”林俊哲主任说,这就是真正热爱中医的人。
双向奔赴,传帮带赋能中医药学传承
给师父挑选好徒弟,也为徒弟寻找好师父,在章烨文看来,只有建立起师徒间的“双向奔赴”,才能让“师带徒”模式良好运行,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
具备什么样特质的医生才能成为一个“好师父”呢?章烨文介绍,首先要“有料”,有真才实学能够教授给徒弟;其次要“不藏师”,愿意对徒弟倾囊相授;最后要有足够多的临床患者,才能有教学案例。
擅长小儿科和妇科的毕方刚医生收徒已经一年多了。看着徒弟从在自己身边跟诊记录,到独立看诊,毕方刚医生感触良多,“刚来医馆时他们可能连一个临床病例都没碰到过,关于病症的表征和药方都是从书本上看来的,他们现在能因人而异根据患者体质进行诊疗开方,这就是经验带给他们的成长。”
毕方刚医生回忆道,自己看诊时,徒弟看似只在一旁抄方,但教学却是从患者一进门就开始了。“如何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患者都是怎么回答的。每一个提问都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徒弟要仔细观察师父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包括把脉,摸出来是什么脉,再判断病因到最后开方,一环扣一环,这都是师父在教徒弟。“毕方刚医生说。
徒弟们把从师父身上学到的宝贵经验,再运用到自己的临床中去,为患者解忧治病。毕方刚医生认为,这就是当师父“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了。“即便都是感冒,每个人的症状、体质都不一样,要因人而异进行诊治,这就要求医生要有同理心,要耐心和患者交流,怀着助人之心去治疗开方,在治愈患者时自己也能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才能算是一个好医生。”
心系于民,让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傍晚6点半,在南京同仁堂厦门馆,刚下班的陈女士正陪着3岁女儿在许馨文医生的诊室做小儿推拿调理脾胃。在宽敞明亮的中医诊室中,牵引床、按摩椅等医疗设施一应俱全,针、罐、板、灯等医疗器具干净卫生。为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就医需求,南京同仁堂厦门馆的医生们有时还会根据患者预约情况,延时看诊至晚上七八点。“提前约好医生,下班后就能带着孩子过来看,实在是太方便了。陈女士说。
南京同仁堂厦门馆还定期举办免费义诊活动,中医专家们走进社区,为居民们把脉问诊,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提供健康指导与建议,还提供贴耳穴、日常养生药膳指导等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和支持。“我们老两口岁数都大了,平时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比较愿意看中医,效果都特别好。”家住附近的杨阿姨是林俊哲主任的“老朋友”了,她说,“希望中医药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我们能更方便地看上好中医、用上好中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百姓“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氛围不断强化,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南京同仁堂厦门馆在坚持“传承、创新、引领”的基础上不断破局,为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