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叶聪艺 王赫铭 陈雅玲) 最近是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季,不少医院的推拿科外,家长带着孩子排起了长龙。就儿童中医推拿中的一些家长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导报记者咨询了厦门市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张晓东,请他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小儿呼吸道疾病哪些阶段适合做推拿?
答:呼吸道疾病的所有阶段都适合做小儿推拿。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孩子还未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就可以用推拿防病保健,增强体质。
疾病发展初期,通过推拿手法可以驱邪外出,从而缩短病程周期。
呼吸道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体温上升,可以用上述方法帮助孩子降温。有些孩子热退后出现咳嗽,通过手法促进痰液排出,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在恢复期,孩子体能需要恢复,中医认为脾肺气虚和肺阴虚,通过小儿推拿手法补益脾肺可以使孩子尽快康复。
问:小儿推拿的退热手法有哪些?
答:体温上升期:如发现孩子身体很烫,手脚冰凉,精神状态差,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刚开始发烧时,也就是体温上升期,是体温接下来迅速升高的前兆。家长可一手握住孩子的手腕,另一手在其前臂上下搓擦,两手都要操作。
高热期:“打马过天河”,即用手指沾凉水,在孩子前臂掌侧从腕关节向肘关节方向拍打,两手都要操作,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度。“擦督脉”,让孩子趴在床上或者家长大腿上,家长用手指沾凉水,从孩子的颈部大椎穴处向腰骶部方向,沿着脊柱的纵轴上下推擦,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度。“推桥弓”,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将头部转向一侧,露出另一侧的胸锁乳突肌,用手沾凉水,在孩子的胸锁乳突肌位置,从耳朵后面向锁骨方向推擦,20至30次为宜,两侧都要操作。此外,还可通过手法促进发汗从而达到退热效果。“掐揉二扇门”,可以给孩子掐揉二扇门,这是一个可以发汗的穴位,位置在手背、中指的掌指关节后方两侧的凹陷中。方法是一手握住孩子的手,使其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拇食指指端按压这个穴位,用力可以稍大一点,然后快速揉动,两个手法交替3到5次为宜。“倒捏脊”,让孩子趴在床上,家长两手从颈部大椎向腰骶方向提捏,次数3次左右。“拿肩井”,让孩子坐着,家长用双手掌根和四指相对用力,提拿孩子的肩井穴,次数3到5次,用力可以稍重一些。
问:小儿咳嗽、鼻塞,具体如何推拿?
答:小儿咳嗽:家长可以让孩子侧方坐在大腿上,一手掌置于孩子胸前(膻中、中府、云门等穴位),另一手掌置于后背上方肩胛骨内侧(风门、肺俞等穴位),两手快速搓揉,以透热为度,然后从肩胛骨下方向上用虚掌拍打背部。这样做是为了让呼吸道内的痰液松动,从而有利于随着咳嗽排出去。
有的孩子出现连声咳嗽、痉挛性咳嗽,可以从胸骨上方——天突穴的位置沿着气管、喉结等处从下往上轻轻揉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小儿鼻塞、流鼻涕:家长可以点揉孩子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将拇食指置于鼻翼两侧快速轻轻抖动,沿着鼻翼从上向下推按,有利于将粘稠的鼻涕排出体外。
有些孩子不会擤鼻涕,产生鼻涕直接咽回去,这种情况家长也无需过度紧张,吞下的鼻涕、痰液等会经过消化道从大便排出,如果吞下去多了,孩子会通过呕吐形式排出。
问:康复期如何推拿?
答:让孩子趴在床上,家长用一手搓其肺俞、脾俞、肾俞、八髎,还可以从下向上捏脊。此后,让孩子换成平躺姿势,家长揉其腹部,在肚脐下方气海、关元等位置轻轻振动一下,或者做艾灸。
张晓东提醒:小儿推拿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儿童安全。小儿推拿需要反复操作,达到足够的刺激量方能显现其效果。根据经验,体温在38℃以上的发热患儿,建议每天上、下午各行一次推拿,如果发热症状出现好转,可继续给予推拿。咳嗽患儿,建议每日行一次推拿,如果咳嗽的强度和频率降低,可继续给予推拿。如果患儿推拿后出现咳嗽加重,家长不必过分紧张,有可能是排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