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厦门运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助企轻装上阵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增强融资普惠性;设立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投资和研发创新;设立供应链协作基金,加强供应链企业上下协同……在福建厦门市,当地财政部门聚焦稳市场主体、扩有效投资的关键环节,打造“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升级版,放大财政补助乘数效应,撬动金融资金“精准滴灌”,不仅有效纾解企业流动性困难,更为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金融”助企纾困

  2023年初,受回款周期延长、采购大型设备等因素影响,厦门翰均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资金周转压力陡增。“幸亏有厦门财政部门新出台的增信基金首贷续贷子基金政策,企业在没有抵押物和贷款记录的情况下,就从银行获得一笔1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公司总经理管峰说。

  增信基金政策是厦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的典型代表。在厦门银行副行长刘永斌看来,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旨在借助“财政+担保”方式,为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进行增信并和银行风险分担,当中小微企业贷款发生逾期,在不良容忍率内,由基金先偿付再追偿。这种做法打通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核心堵点,也平衡了银行业务增长和风险控制,实现双赢。

  除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厦门有针对性地推出“财政+金融”组合拳:设立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银行贷款”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研发创新;设立应急转贷资金,运用“财政+过桥融资”缓解企业短期流动性紧张;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运用“财政+保险”对冲外贸信用风险。

  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庆东介绍,企业在大规模建设锂离子电池材料产线时,通过技术创新基金从当地银行申请到3.3亿元融资支持,让企业扩大投资更有底气。2023年,企业用足研发创新融资支持,加大氢能源材料等新领域研发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后续增长动能。

  据厦门市财政局统计,2022年以来,厦门打出“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助企纾困“组合拳”,惠及1.2万家企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掌握需求精准施策

  厦门在运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助企纾困过程中,注重精准掌握企业需求,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帮扶政策,有力提高了金融资金和企业需求匹配度,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精准掌握企业需求。近两年,厦门市财政局累计发放调查问卷近2000份,走访企业超200家,一半受访企业反映经营现金流紧张,小微企业尤其突出。

  厦门市财政局局长林志成说:“各级各部门政策很多,关键要精准。我们按照系统集成的理念,改变传统产业政策分部门实施的方式,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针对产业需要和企业诉求设计政策,真正解决痛点。”

  ——匹配金融资金和企业需求。厦门市财政局对全市187项产业扶持政策、近千条政策措施开展绩效评价,提出115项优化建议,推动创新政策设计,综合用好贷款、担保、基金、保险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

  “金融资金和企业需求之间需要纽带,厦门财政就起到这样的作用。”厦门市财政局副局长林琳说,充分调动银行、基金、保险等专业机构,进行融资事前审查、事中风控、事后评估,让政策供给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效用。

  ——根据当地特色制定帮扶政策。厦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为此,厦门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惠及出口企业超过5000家,涉及贸易和投资约250亿美元。

  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按摩器具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风控总监邹雪珍说,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一个主要买家无法及时回笼资金,在厦门财政出口信保补助政策支持下,企业提前买了保险,第一时间获赔1亿元。

  创新服务助企增资扩产

  厦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正在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厦门《关于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升级版,一方面完善工业固投补助、技术创新基金、增信基金等3项政策,另一方面新设供应链协作、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链招商3只基金,建立企业增资扩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全周期支持体系,目前已累计撬动超过800亿元金融资金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为应对外需市场的不确定性,厦门新设供应链协作基金,助力商贸业平稳发展。作为国内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企业,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链接上下游万余家企业,是厦门供应链协作基金落地后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公司财务中心副总监、资金部经理占婵介绍,公司2023年通过供应链协作基金获得专项融资支持5亿元。

  林志成表示,下一步,厦门财政部门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运用系统集成式财政管理理念,继续创新实施“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抓好政策落实、强化跟踪问效、拓展场景应用、深化统筹集成,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为厦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来源: 经济参考报;记者 张华迎

相关新闻
面临新挑战,欧元区走向何方?

在德国法兰克福拍摄的欧元标志。新华社记者 张 帆摄   2024年1月1日,欧元迎来25周岁“生日”。   自1999年1月1日诞生以来,欧元在接连考验中不断成长,如今已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使用欧元的国家增至20国,覆盖约3.5亿人。   经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

财政政策连续发力 宏观经济有望持续向好

10月以来,超20省市相继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总额超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将在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继续提前下达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业内专家表示,近期财政政策接连出招明显发力,在三季度宏观数据回升向上的背景下,释放了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信号,目标兼顾防风...

财政发力稳经济 下半年“钱袋子”重点向哪儿

《报告》部署了下一步财政五大重点工作。其中,“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位列首位。近几年来国家财税政策一直在持久发力,并与促进消费政策相协同,8月底国家已经出台了提高个人所得税部分专项附加扣除的额度,这些措施的出台既能有效改善民生,又能积极促进消费,这也是下半年财政工作的重点。   稳增长压力下,“钱袋子”的发力方向愈发引人关注。8月30日...

中国经济仍需积极财政政策提振

(年中经济观察)中国经济仍需积极财政政策提振   据中新社7月22日电 岁至年中,半年辛劳各有所获。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水涨船高,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3%。   国库入账可观,财政收入增速超过一成,近年罕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速都超过13%,这是...

打好政策“组合拳” 下半年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法宝”

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那么,如何打好政策“组合拳”?下半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怎样发力?其他政策空间还有哪些?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共同发力   6月中旬,政策利率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