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刘云芳)只因肾上腺长了颗肿瘤,血压顷刻间波动竟然相差近6倍,导致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生命危在旦夕。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厦心”)急诊科接诊了一例罕见的嗜铬细胞瘤危象病例。团队成功实施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抢救该高危重症患者,为国内外少见。
血压骤升骤降 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
凌晨2点左右,50岁的杨女士在睡梦中突然感到胸口疼痛,全身乏力冒汗,甚至恶心呕吐,直到天亮症状都没有缓解,家人连忙将她送往医院就诊。
抵达厦心急诊时,杨女士的血压波动极大,数值相差6倍。骤升骤降的血压让她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急性心功能下降、二尖瓣大量返流、急性肺水肿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在迅速完善了增强CT等检查后,医务人员确诊让杨女士如此难受的元凶,是她的肾上腺长了一种罕见肿瘤——嗜铬细胞瘤。
“这种肿瘤会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从而引起高血压和低血压交替发作及全身多个器官功能和代谢紊乱,患者会出现阵发性头痛、心悸、大汗等症状。”厦心急诊科留志贤医师介绍,杨女士的嗜铬细胞瘤危象治疗起来十分棘手,血压飙高时需要用降压药,血压骤降时则需要快速补液,过山车般波动的血压成了治疗最大的难点。
手术另辟蹊径微创封堵肿瘤血管
临床上对于嗜铬细胞瘤的常规治疗手段是进行肿瘤切除,但因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且多器官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肿瘤切除手术,强行手术风险极大。
厦心团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决定为其实施肾上腺动脉栓塞术,即人为堵上供应瘤体的分支血管,减少瘤体血供及儿茶酚胺类释放,从而降低血压波动、改善器官功能。据悉,将该术式应用于嗜铬细胞瘤危象的病例治疗,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仅有零星文献报道,无成熟经验可借鉴。
入院的第二天,厦心急诊科主任王斌率团队为杨女士进行手术。经过术中一番细致探查,最终找到了其中一条肾上腺分支动脉供应瘤体的血管,并成功对其进行了微创介入栓塞。
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杨女士之前过山车式波动的血压迅速平稳下来,为后续进行嗜铬细胞瘤切除赢得了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