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孩子1岁前接种疫苗,照护患儿时家长应戴口罩、勤洗手
台海网7月1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陈苹 罗超 李均)每年夏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了解到,6月份接诊手足口病患儿580多例,比5月份增长9倍;进入7月后,手足口病患儿就诊量仍居高不下,甚至有小患者因此被送进ICU治疗。虽然“中招”的多是孩子,但大人们如果不注意,也一样可能被病毒侵袭。
高烧40℃4岁娃确诊手足口病
4岁的贝贝(化名)手、足等部位出现疹子,一度高烧到40℃,浑身抽筋,精神倦怠,确诊为手足口病。6月30日,贝贝被送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两天后,贝贝情况好转,转入普通病房,全家人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7月5日,贝贝顺利出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卓志强主任医师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孩子因口腔疼痛而流口水、哭闹等。手足口病患儿除口腔内会出现疱疹外,手、足、臀等部位也会出现皮疹或疱疹。卓志强表示,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在早期可使用α干扰素喷雾剂及一些中成药进行抗病毒治疗。
家长要注意监测患儿体温,控制高热,居家隔离两周,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需清淡饮食(如鸡蛋羹、肉粥等流质食物),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如少用洗浴产品以减少皮肤刺激、剪掉孩子指甲防抓挠)。如果孩子持续高烧超过1天、精神状态不好,或出现抽搐、惊厥、肢体抖动、呼吸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照护患儿建议戴口罩勤洗手
在接触或者照护小患儿的同时,大人也要警惕,做好防护,避免被传染。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薛秀兰主任医师就接诊了一位成人手足口病患者。
这位30岁的男子,在家里小孩确诊手足口病2天后,他自己的手心、脚心也长出皮疹。在家照镜子查看,他发现嘴巴里也长了疹子。男子体温正常,除了咽痛明显,无其他不适。薛秀兰没有给他开药,让他回家休息观察即可。
薛秀兰介绍,成人手足口病的症状与儿童手足口病症状相似,一般比较轻微,如果症状较重,要及时到医院对症处理。为避免家庭内部交叉感染,护理手足口病患者时建议戴口罩,及时洗手,避免共同进餐,做好必要的防护。
医生提醒,要预防该病,市民朋友尤其是儿童平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对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经常换洗晾晒衣物毛巾被子等;尽量不与他人共用玩具、餐具等日常用品,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此外,孩子接种手足口疫苗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在1岁前完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