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揭牌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磊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6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管轩 雷飏)作为2023年厦门人才月配套活动,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启动仪式昨日在软件园三期创业大厦圆满举办。据介绍,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由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集美区人民政府共同推动建设,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整合政、校、企、协会各方资源,基地将逐步打造从“人才培养”到“产业服务”的闭环功能区,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符合国家级标准的产教融合示范标杆。

20门产业课程免费上新 九大方面优化产业“人才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深入,中国信息化产业掀起了一股“国产化”热潮。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信创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成为其中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我们的产品能使基于传统X86服务器开发的业务系统,整体快捷地迁移到信创环境里部署运行,从而帮助国产化设备真正实现落地使用。”厦门威特科技公司是信创领域的领头企业,公司副总经理黄玉珍同时坦言:“信创人才急缺,但目前还没有地方高校针对性地设置精准的人才培养课程。”

  企业提需求,学科专业“跟着产业走,围着需求转”。今年3月,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启动了面向厦门的数字化人才需求调研,聚焦区域数字化产业特色,提炼人才画像及需求。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企业在人工智能、项目管理、大数据、职业素养等九方面的人才需求。”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负责人朱勇介绍,基地组织高校侧和产业侧专家联合研发了20门数字化人才培养产业课程,“这些课程比较有项目特色,除了根据厦门企业需求规划设计之外,还生动融入了厦门的案例。”

  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景学现场发布了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课程成果。据悉,这些课程将在今年8月依托基地产业工作平台在线上全面推出,并面向厦门市企业和院校免费开放。

  黄玉珍表示,“基地的产业课程作为现有高校培养体系的补充和深化,将企业的‘新型需要’传递给学校,让学校了解到目前人才的‘刚需’在哪里,从而令课程目标更加精准。”

首批合作70位产学专家 每年培养5000名“学生工程师”

  昨天的启动仪式上,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厦门市及周边15所高校的领导和教授代表,以及美亚柏科、吉联科技、海迈科技等厦门软件信息产业的30余家企业代表共同出席活动,并现场进行授牌及项目签约。据悉,基地首批合作专家70位,其中产业侧专家18位,高校侧专家52位,分别来自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网络安全、项目管理等领域。“让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产业导师的引导,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去研发、去服务,等到学生入职企业,他其实就达到了一个具备一定实战能力的‘准员工’的标准。”在朱勇看来,产学专家的联合指导,正是给高校人才培养增加了一味“催化剂”——基地每年预计培养5000名“优秀学生工程师”,不仅可以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产业工人“新鲜血液”,解决人才结构和数量问题,更提升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匹配度,联合构建厦门软件信息产业人才生态。

  华侨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学院院长田晖作为基地专家代表发言。他表示,“通过基地推动深度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让高校能够更好地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还能让我们的学生直接对接企业、行业的需求。”据介绍,今年3月,华侨大学向工信部申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正式获批立项,项目将以产业学院为基础,联合美亚柏科、国科信息科技和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政产学研四方共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携手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未来基地将与专家们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制造、智慧园区等诸多场景有更深度的合作。”朱勇表示,通过产学双方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基地将在未来5年服务产业形成产值总计不低于20亿元,进一步夯实地方数字化解决方案交付底座,助力厦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相关链接

厦门火炬高新区

深耕“四链”融合 聚势创新发展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依托校企合作开放平台,以高校为主阵地、企业为主战场,着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突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涌现出一大批产教融合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厦门软件园营收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汇聚各类人才13万人。根据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软件园营收将达2000亿元,软件人才队伍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为厦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自2020年起,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全省首批试点建设省级职业技能提升中心,累计培训产业人才近万人次,其中600多人获得技能学历双提升;与江西和君职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与福建理工大学共建火炬产业学院;近期高新区还与市教育局共同创建了厦门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汇聚厦门7所中职学校、5所高职院校、2所应用性本科高校、4家科研机构及园区44家企业,目前火炬高新区产教联合体已被纳入教育部市域产教联合体培养项目福建省推荐名单。

相关新闻
我国拟建设培育一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记者13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一系列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表示,方案发布是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要求,对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福建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在厦门成立

台海网5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奕琳 通讯员 董韵绮)近日,福建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在厦门成立,将为科技、教育、人才之间的融合发展搭建桥梁,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立大会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原书记,省教育厅原党组书记、厅长黄红武教授当选为福建省产教融...

深化产教融合 全省百所中职学校校长齐聚泉州

3月10日,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活动在泉州举行。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单位主办。来自全省各地市百名中职学校校长、职业教育有关专家学者齐聚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泉州,共话技能人才合作培养新模式,共商技能人才供需对接新路径。 ...

【厦门海沧】于大全:先进封装产教融合践行者

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半导体”)位于厦门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公司董事长于大全的办公室布置相对简单,白墙上一幅字画写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既像是于大全对自己的勉励,又像是对他多年成绩的总结。 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密度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从3000多个...

2021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评价出炉 厦门一基地再获“五星”

台海网7月20日讯(见习记者 张雨歆)工信部日前发布2021年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厦门火炬高新区的电子信息(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再次获得“五星”,这已经是该产业基地获得“五星”评价的第三年,也是福建省唯一一个五星的产业基地。厦门软件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同时获得“四星”评价。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价工作围绕各基地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