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听得清、定得准——厦门交警运用科技手段让违法鸣笛无所遁形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厦门广电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厦门交警对机动车乱鸣喇叭的违法行为一直保持严查严惩态势。针对近期此项违法行为回潮、群众投诉增多现象,交警部门高度重视,加大勤务大队查处打击力度,同时依托高科技手段为打击整治行动提速增效,广泛使用机动车违法鸣笛抓拍系统,让违法鸣笛“听得清、定位准”。

机动车违法鸣笛抓拍系统通过声纳设备自动采集声音信号,通过分析机动车鸣笛声与环境噪声的能量比、鸣笛声的持续时间及鸣笛声频域特征,自动剔除道路噪声、人声、环境声、风雨声、鸟叫声等其他非鸣笛声,再运用声源定位算法分辨噪声源位置,确定鸣喇叭车辆,并在LED显示屏上实时展示违法车辆号牌及图像。违法鸣笛过程的照片、声音、视频等证据同步存储到后台系统,便于交警部门对违法鸣喇叭驾驶人进行严格处罚和宣教。

目前,厦门交警已在岛内违法鸣笛多发路段安装了固定式机动车违法鸣笛抓拍系统,并已投入使用。同时还民警配备了移动式抓拍违法鸣喇叭设备,对学校、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和群众反映强烈、鸣笛现象严重的路段进行流动执法。厦门交警提醒广大司机朋友:自觉遵守“岛内禁鸣”规定,坚决杜绝慢行催促、逼道示威、连续长鸣、多次鸣笛等极不文明的违法驾驶行为,做文明好司机,共同守护城市安宁,营造良好的出行和生活环境!

厦门是全国最早开始禁鸣喇叭的文明城市,1996年即出台《厦门市防治机动车辆噪声污染规定》,禁止机动车在思明区、湖里区以及其他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路段鸣喇叭。但随着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驾驶人乱鸣喇叭行为有所“抬头”,不仅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习惯乱鸣喇叭的驾车人,多半都有驾情绪急躁的“路怒症”问题,对自身安全驾驶和他人的安全出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驾车乱鸣喇叭不仅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混乱,更与厦门市文明城市的形象格格不入。

(来源:厦门广电网)

相关新闻
厦门开展机动车违法鸣笛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交警部门针对岛内机动车乱鸣喇叭的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 东渡路邮轮中心路段附近,因为紧靠山海健康步道,人流量大,一些司机经过就会鸣喇叭。像是这辆浙C车牌的小车就因为前方拥堵,按喇叭催促前车,民警便上前将这辆车拦了下来。 民警:你是来这边旅游的吗?不是,我是在这边工作的,岛内禁止鸣笛,今天第一次过来我才知道。 因在禁止机动车鸣笛区域违...

近期机动车违法鸣笛回潮 厦门开展专项整治

厦门交警即日起,通过科技大数据信息、群众反映线索开展集中打击岛内机动车乱鸣喇叭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紧盯乱鸣喇叭违法高发路段、时段,加派警力,对乱鸣喇叭现象展开重点整治。同时,岛内各大队也将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定点巡查与滚动巡逻、流动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大“声纳雷达”等捕捉机动车鸣笛神器对违法鸣笛车辆的自动监测力度,提升整治成效。 下一步,...

厦门交警:面对面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

台海网2月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郑丽金 通讯员 齐铭)面对面上好“开学第一课”、优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完善“警校家”护学联动机制……昨日是厦门中小学生开学的第一天,厦门交警联合厦门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筑牢学生交通安全防护网,在各校园开启“护学模式”。   昨日上午8点,在双十中学镇海校区教室内,市交警支队民警走进课...

爱心厦门|老人犯病昏迷 交警开道十分钟送医

台海网12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郑丽金 通讯员 齐铭)老人突然犯病昏迷,家人心急如焚。正在执勤的桥隧大队海沧大桥中队民警接到求助后,立即用警车开道护送就医,原本30分钟的路程,仅用10分钟便将老人送到了医院,为及时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12月19日18时20分许,桥隧大队海沧大桥中队民警郑国祥带领辅警张党恭在进岛方向执勤时,一部小车靠近民警,驾驶员向...

厦门交警成立联合创新应用基地

台海网11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郑丽金 通讯员 夏娇轩)交通拥堵已逐渐成为城市通病,如何有效破解?适应城市发展形势,创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模式和手段必不可少。昨日,厦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成立联合创新应用基地(简称“联创基地”),深入推进前沿科学技术与警务机制改革、交通管理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共研共学共用新机制。   据了解,“联创基地”是交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