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今年清明节,鹭岛雨纷纷。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苍天落泪悼逝人,天地同悲泪涟涟。
昨日,全市9个重点祭扫场所共接待祭扫人员6.94万人次,车辆0.72万车次。错峰祭扫效果显著,各墓陵园秩序井然,文明祭祀蔚然成风。
1
鲜花唱“主角” 共建“无烟陵园”
昨天一早,导报记者来到薛岭山陵园,园区内秩序井然,不少市民手捧鲜花,前来祭扫。
“早些年一走进墓园,漫天飞舞的都是纸屑和烟尘,空气都是呛的。但是现在,完全变了模样,大家都在移风易俗,禁烧纸钱以后,园区环境大大提升了。”市民张先生说,他来祭扫母亲,带来了鲜花和水果,因为母亲生前最爱吃水果。
在陵园入口处的广场上,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设置了便民服务区,并准备了白色和黄色的两种菊花,免费赠送给祭扫群众。
“鲜花很受群众欢迎,集中祭扫期间,我们准备了几万支菊花免费赠送。其中4月1日、2日的祭扫高峰期,各大祭扫点共送出鲜花2万多支。”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朱艺璇说。
今年,墓园内禁止焚烧纸钱,共建“无烟陵园”的倡导已经得到群众的认可和遵守,市民群众自觉将祭扫后的纸钱置放于统一回收处,由工作人员统一集中焚烧。
2
留言板受欢迎 写满思念和祝福
“爸爸,我和妈妈来看您了。愿天上一切都好!”“外婆,我们会永远想您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逢无语,唯有泪千行。”
在薛岭山陵园,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设置了献花台和留言板。导报记者看到,几十块留言板一字排开,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思念和祝福。
一对父女驻足在留言板前。“我觉得好感动,我也想把对爷爷说的话写在这里。”女儿王小姐提笔,认真地写下一句“爷爷,我来看您了”,并标注了日期。一旁的父亲,安静地看着一笔一划落在板上。他说,思念永无止境,希望天堂里的父亲一切安好。
陵园内设置的留言板今年受到市民欢迎,思念太多、祝福很满。“这些留言板我们已经更换过一批,但很快又被市民写满了。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的理念已经在厦门生根发芽。”朱艺璇说。
3
多项便民措施 做好祭扫保障服务
清明集中祭扫期间,厦门各祭扫点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祭扫保障工作,共投入工作人员近千人,推出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各祭扫点除按往年常规提供茶水、雨伞之外,还在现场免费提供备用口罩。
薛岭山陵园在广场增设自助缴费区,增派工作人员服务老年群众,并设置了应急医疗点,受到群众欢迎。
安乐园免费为祭扫人员提供咸稀饭、红绸带、红布及覆盖全园的直饮水。
怀祥白事通在中华、薛岭两处墓园向市民免费赠送了4000多份“福满袋”,内含压墓石、毛刷、方巾、矿泉水、打火机等,并在墓园准备了水桶、油漆、毛笔、纸杯等物品。
文圃山墓园为了满足当地村民的风俗需要,工作人员清晨5:30就到岗开始忙碌,为前来的村民领取灵牌位祭扫做好保障服务。
墓园周边还开通了免费接驳车。各墓陵园所在区也积极协调消防部门派出消防车和队伍现场值守,防患于未然。
4
集中祭扫人数 已达50.34万人次
今年清明节,是我国取得疫情防控决定性胜利并实行“乙类乙管”后首个群众性集中现场祭扫的节日。虽然今年只放一天假,但在民政部门的引导下,群众错峰祭扫效果明显,各墓陵园未出现拥挤。
厦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处处长郑俊峰表示,墓陵园禁止焚烧纸钱,除了对园区空气质量提升和防火安全有显著作用外,市民群众在祭扫点停留的时间较以往平均减少约半小时左右,极大地缓解祭扫高峰期人流过度密集压力。
自3月25日厦门集中开放清明祭扫以来,全市9个重点祭扫场所每天投入工作人员约1400人,接待祭扫人数和车辆达到50.34万人次和4.99万车次,各祭扫点安全、文明、有序。
“云祭园”网络祭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今年群众通过“云祭园”平台网络祭扫的人流量已达到3.6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