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强教授,厦门市卫生系统重点引进人才,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苏国强教授带领团队看望手术后的患者
台海网2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陈雯 李欣/文 陆军航/图) 消化道出血往往来势汹汹,如不能及时有效止血,患者会因大量失血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十分考验医者的止血技术。近日,一位86岁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及一系列基础疾病的患者突然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所幸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反应迅速,紧急展开施救,最终巧妙应用经肛门微创技术“经肛直肠肛管溃疡切除”手术堵住破溃的血管。目前,老人生命体征稳定。
精准手术 解除患者大出血危机
86岁的温大爷患有左心衰竭、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和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今年初又不幸感染重症肺炎,被送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入院当天下午,温大爷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经积极复苏后心跳恢复,循环暂时稳定,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虽然危重,但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温大爷保持了生命体征的相对平稳。
1月15日,温大爷突发大量鲜血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经过急诊肠镜检测,发现他的肛管上方出血。医生使用钛夹钳夹、局部纱布填塞、球囊压迫止血,持续的治疗后仍有间断直肠肛管处溃疡出血,局部缝扎后仍不能控制。“肛管血管结构复杂、血管网丰富、循环侧枝建立快,这种情况采用介入栓塞很难止血。”会诊专家经多次商讨认为,由于病灶自身特点,患者目前情况需要外科干预才能彻底止血。
但温大爷已届高龄,曾因新冠感染发生心跳骤停,仍处于昏迷状态,搬动、手术麻醉等任何刺激都可能再次出现心脏停跳等意外,手术必须快速准确,必须准备各种预案。一场紧张有序的消化道大出血救援战即刻打响。“患者的病灶是直径2.0cm的溃疡面,也不排除恶性早期的可能性,结合目前患者情况,可以采用经肛局部微创切除术来解决出血问题。”结直肠肿瘤外科的苏国强教授当机立断,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采用肛门专用微创器械及特有技术,在麻醉科陈振毅主任和洪甲庚副主任医师娴熟的技术支持下,与周鑫博士一起给患者进行了“经肛直肠肛管溃疡切除”手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仅用时15分钟,效果立竿见影。温大爷的出血停止,为他后续的治疗赢得了宝贵机会。
创新引领 科技助力破解难题
这次的救治不仅体现了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新冠阳性合并急危重病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尤其展示了结直肠肛门专科化的技术特色及优势。苏国强教授已记不清结直肠肿瘤外科每年救治了多少像温大爷这样的急危重患者,使他们在第一医院重获新生。
导报记者了解到,第一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在福建省率先成立集结直肠、肛门肿瘤早期筛查、微创治疗为特色的专业学科,是厦门市肿瘤中心核心科室。在学科带头人苏国强教授带领下,该科由最初的厦门市重点专科,再到福建省重点建设学科,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科室团队先试先行,在低位保肛领域持续开拓创新,积累了许多独到的经验和做法,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获益,受到广大患者好评。
据悉,目前科室常规开展所有机器人胃肠肿瘤手术,在闽西南地区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侧方清扫、机器人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使结直肠肿瘤手术更加精准、微创。“机器人只是工具,工具背后的‘最强大脑’还是人。”苏国强教授表示,基于机器人放大、灵活、裸眼3D、稳定等自身优势,结直肠肿瘤团队可以为大肠癌患者做到最精准彻底的根治,为直肠癌患者做到极限低位、精准保功能、保肛,极大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大肠癌微创治疗技术中的应用”曾荣获厦门市年度十大医疗创新技术,这也是该学科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对打造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医院发展战略的有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