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离职前夜“加班”?原来是窃取资料!厦门宣判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 四被告获刑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4月2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离职前夜在公司“加班”,其实是偷偷下载公司的技术资料而后出售。近日,这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二审开庭宣判。市中级法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包括这名离职员工在内共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两年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共计36万元;一被告单位被判处罚金50万元。这也是全省首例以许可使用费认定损失金额提起公诉的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

  案情回顾

  与“猎头”进行技术交流 8.2万元出卖机密资料

  2017年,廖某某入职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担任文员。公司为核心技术信息采取了相应保密制度,日常能够接触到公司技术资料的廖某某,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签署了保密协议。上海某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詹某,指派员工先以“猎头”的身份接触廖某某,进行技术交流,随后提出要购买技术资料。

  2019年3月,廖某某正式从生物科技公司离职。离职前,他从公司服务器上下载大量技术资料,上传至自己的网盘,并于离职当晚以8.2万元的价格将技术资料卖给“猎头”。

  约一个月后,该生物科技公司一名外聘专家报告了异常。原来,廖某某所出售的资料中包含“私人定制”的非标准设备设计图,设备制造商遇到有人拿着该设计图咨询,立即与生物科技公司的外聘专家联系。之后,通过内部自查,该公司发现了廖某某大量下载资料的记录,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审理,法院认为,廖某某、詹某及其两名员工,及某投资管理公司均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因此作出上述判决。

  司法解释

  明确“重大损失”认定标准 引导侦查并提起公诉

  该案一审由思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承办检察官表示,该案在侦查阶段遇到了一个难点,当时刑事法律、司法解释对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检察官通过细致梳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判决,综合考量决定以技术的许可使用费作为认定标准,进而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向法院提起公诉。

  至案件审理阶段,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施行,对这一认定方式予以明确认可。该案因此成为全省首例以许可使用费认定损失金额提起公诉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检察官提醒,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对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应提高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采取积极的保密措施,比如,在人员管理上,与入职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并与离职员工约定保密义务;在商业活动中,与商业合作方签订保密协议;建立符合保密需要的办公环境及软硬件维护等。而对劳动者来说,从事涉商业秘密工作的人员应切实履行相关保密义务,不要心存侥幸以身试法。(文/记者 彭菲 通讯员 思检)

相关新闻
台美拟扩经贸合作 台信息安全恐受损

台湾民进党当局多次公开表示将推动与美商签「经贸协定」。岛内各界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欲进口「美牛」、「美猪」、转基因食品等「卖台」行径表示反对。同时,美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同17个国家建立所谓「贸易透明」机制,获取对方贸易信息,侵害信息安全。有消息称,美台可能在经贸谈判同时将合作领域扩展到贸易信息,使台湾的贸易信息安全面临重大风险。 危及贸易伙...

厦门此案当选全国十佳案件!挖老东家墙角的他受到了什么处罚?

近日,厦门市海沧区市场监管局破获一起《帆拓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这起案件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暨“百日行动”典型案件评审活动》中当选为十佳案件。   盗用老东家的重要客户信息   成立新公司并以此牟利   谁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正义永远也不会缺...

福州一公司侵犯“老东家”商业秘密 被罚款8万元

台海网5月4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近日,晋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福州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举报,称福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其商业秘密,随即予以立案调查。 经查,福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林某、林某甲、马某某、王某某于2014年11月24日成立,林某任法定代表人,4人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曾为福州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他们利用销售、客服的职务之...

员工月入超三千要交管理费 公司:涉及商业秘密

台海网(微博)11月21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海都网记者 李熙慧) 昨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工作的多位护理员报料称:医院改革现有的护理员管理制度,全部纳入一家公司管理,如果他们的月工资超过三千,就要抽取超出部分的30%作为管理费。护工赚的就是辛苦钱,这分成太高了。   护理员:公司抽成太高   “我来这里做护理员四五年了,都是做一对一服务。”...

美商业秘密调查近一半针对中国 成打击中企手段

利用商业秘密调查打击中国企业案例频增   本报记者张维   台海网2月22日讯 据法制日报报道,美国白宫2月20日晚发布的一份名为“反外国盗取商业秘密策略”的报告,尽管声称“并不专门针对某个国家”,但却依然引发了外界对中美商贸关系的猜想,就连《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也毫不避讳地称此战略“主要向中国等国家施压”。   这份战略报告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