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洪恒亮 /文)近来,遭遇培训机构倒闭甚至“跑路”的家长不少,除了正规渠道维权外,还能做什么呢?多数家长选择“等”——等机构的答复。而当“机构”真发来了“好消息”时,能相信吗?
近期,厦门市发生了多起冒充培训机构客服以“机构返费”为由向消费者实施诈骗的新骗局。昨日,厦门警方为此发布紧急预警,提醒学生和家长小心防范,避免落入此类诈骗陷阱。
1
家长遭遇 预存返利,数万本金没了
4月4日,市民孙女士接到一条短信,短信称“【××小班】因响应大多数家长的建议及影响,我司决定正式返费,详情到官方 QQ群:10××××××××9”。由于孙女士之前确实有在该机构为儿子选购了线上培训课程,而就在今年初,这家机构就停止了线上教学。孙女士于是赶紧添加了短信里的QQ群。
进入QQ群之后,孙女士按照群管理员发送的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联系上了“机构客服(回款专员)”,“专员”称现在公司与某平台合作,消费者只需通过“领取优惠券”的方式就可以获得返利。由于孙女士在该机构还有6000余元款项款退回,所以她就选择了“专员”发来的方案里的“方案四”——预存35000元,可兑付金额42000元,兑付比例20%。
随后,孙女士点击了“专员”发来的平台链接,注册登记了个人信息后,便向“专员”提供的个人银行账户转账35000元并根据“专员”的要求选择了指定的商品优惠券。不一会,孙女士便通过平台“成功提现”了7000元的“返利”,可当孙女士想把剩余的本金35000元取出的时候,平台却提示“操作异常”。孙女士联系了“专员”,“专员”称因为“提现需要领取优惠券,但优惠券名额有限,目前只剩一些大额的优惠券了”,需要孙女士再预存50000元的资金才能进行“提现”。
这时,孙女士“瞬间清醒”了,即使自己再预存50000元,到时候可能成功提现的金额也就是10000元,可剩余的本金还是无法提现,这样循环下去,这个“预存返利”的坑只会越挖越深。于是孙女士选择了报警。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
民警入群 挨个预警,一会就被移出群
接到孙女士的报警后,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的民警洪恒亮尝试加入该QQ群。
民警“编造”了自己被机构拖欠款的“事实”后,便“获批”进入QQ群。进群后,民警联系上了“回款专员”,并被“专员”告知可退费的金额为13600元!
之后就进入到民警的“退费”时间了。先进入了某某购物平台“内部商城”,在注册了个人信息后,民警被告知需要向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转账汇款10000元作为“预存金”。“操作”到这,民警意识到这就是诈骗无疑了。
该QQ群里除了一些管理员外,很多成员可能都是全国各地潜在的受害者。民警想抓紧时间对这些人进行预警,可是QQ群被骗子设置成“全员禁言中”,只能挨个联系群成员,此时正式进入民警的“预警”时间!
然而,当民警进行反诈防骗预警到第6名群成员后,发现自己被移出了群聊。
3
骗术揭秘抓住急于返款心理,高利引诱
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接报后,梳理了近期的警情,发现厦门已有多位市民群众遭遇了与孙女士一样的骗术。此类骗局实际上是冒充客服类的升级版。
不法分子冒充“培训机构”客服,打着落实“国家政策”的旗号,以“机构返费”“迟来的交代”为由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联系在该机构有消费记录的市民群众,称可以帮他们退款,随后让受害者加入QQ群中进行后续诈骗。
后续诈骗套路一般分为两种:
套路一:骗子引导受害者下载虚假投资平台,在平台内“购买证券”“充值”获利返还学费的方式,引导受害人进行转账。
套路二:骗子谎称与购物平台合作,以“返券”形式退还学费,向受害人发送虚假平台链接,引导受害人到平台内购买商品返还购物券。
此类骗局正是利用了消费者急于返款、回款的心理,以及高额的返利为诱,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认购证券抵学费 ”等都是诈骗!
厦门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针对此类培训机构“返款”的信息,消费者需要谨慎对待,任何以所谓“预存金额获返利”“认购证券抵学费”的“返款方案”都是诈骗!遇到校外培训机构相关问题,可以按照以下标准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教育局主管;文化体育类培训机构,由文旅局主管;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由人社局主管;科技类培训机构,由科信局、工信局主管;其他类型及托管机构,由街道主管。另外,市民群众一旦遭遇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