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15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11日,10份《督促监护令》跨越100多公里距离,从厦门市思明区来到漳州市平和县,厦漳两市多部门协作的督促监护暨临界预防、家庭教育工作会也同日举行。
据了解,这不仅是我市检察机关首次探索跨市合作,开展督促监护和家庭教育工作,也是截至目前在单起案件中发出数量最多的《督促监护令》。
帮教挽救迫在眉睫 家长收到《督促监护令》
在思明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欺凌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4名被告人已被法院一审判决,而其余的10个施害者因案发时均在12-15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10份《督促监护令》就是发给这10名施害者的家长的。思明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说,一方面,这些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对实施欺凌的严重违法性没有认知;另一方面,家庭监护存在缺失,家长们不会管、管不够,如何帮教和挽救迫在眉睫。“今年1月1日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更加强调了监护人‘依法带娃’的职责,也明确了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各部门单位的职责。我们给家长发《督促监护令》,就是要督促其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帮助涉案未成年人摆正思想、改正错误。”
联动当地四个部门 “近身”督促确保落实
这10个未成年人目前居住在漳州市平和县、漳浦县。经上级检察院的指导协调,思明区检察院与平和县检察院的两个未检部门深度对接,平和县教育局、公安局、妇联等单位协同参与,做好“近身”督促。检察官说,跨市协作更能够保障《督促监护令》的落实。
工作会上,承办检察官对涉案的10名未成年人展开临界犯罪预防法治教育,并向他们的家长们宣读和送达了《督促监护令》。
督促令要求,家长要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互相推脱教育、监护责任;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督促未成年人学法、知法、用法;配合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教育局、妇联等有关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心理咨询机构,落实具体监护举措,帮助未成年人完成心理辅导或者其他适当的帮教措施。
平和县相关部门均表示,将积极配合,确保《督促监护令》的落实,引导孩子尽快回归校园生活、完成课业,发挥专业志愿者的力量,持续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引入司法社工早介入 为家庭提供教育指导
现场,司法社工还为家长们上了一堂家庭教育课。早在去年4月,思明区检察院便邀请司法社工介入。社工们长期从事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也是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他们对10个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家庭监护教育情况、犯罪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走访调查,形成了详实的调查报告,也为此次开展督促监护和家庭教育指导奠定了基础。听了司法社工的分析和建议,多数家长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有的还落泪了。
据介绍,督促令设有6个月的监护考察期。思明区检察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跟进监督,采用实地走访或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充分了解督促令的落实情况。若监护人拒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监护义务,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督促监护令》
《督促监护令》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监护人存在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问题,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受到侵害时,督促、引导父母对孩子履行监护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向监护人发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检察工作文书。(记者 彭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