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通讯员 缪晖 陈俊芳)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毅前行,勇挑重担,全力守护城市运行安全;用心为群众办实事,扎实开展“静夜守护”、“蓝天守护”、“红色利剑”等专项行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行“首违不罚”,促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让城管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2021年,厦门市执法局积极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研究破解城市管理顽疾难题,努力提高管理、执法和服务效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有力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高质量新发展,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城管力量。
1全力防疫抗疫、文明创建
“5+2”“白+黑”
奋战在一线
“我是党员,我上!”“我参加过两次一线防疫,比较有经验,派我!”……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厦门人民的生活,在疫情面前,厦门城管人闻令而动,城管执法系统各个工作群里,“请战”回复瞬间刷屏。
两次疫情中,一批批城管人逆行出征,高效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城管铁军的忠诚与担当。举全系统之力投入防疫抗疫,全市城管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余万人次,持续开展核酸检测保障、物资运输保障、社区管控、隔离转运和市容巡查等工作。尤其是第二轮输入性关联疫情期间,市执法局抽调骨干力量组建144名党员突击队,选派3名副局长、37名党员干部下沉支援同安区一线抗疫,有效发挥抗疫主力军作用,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的同时,这支蓝色铁军持续守护这座城市的秩序与美丽,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市执法局发挥“全国文明单位”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主力军作用,全市城管系统干部职工连续三个月“5+2”、“白+黑”压在创建一线,累计整治各类市容问题31500多个,有力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2聚焦急难愁盼、热点难点
为群众办实事
各项投诉率下降
鹭岛的夜晚,他们默默守护,为城市按下“静音键”;建筑工地上,他们来回巡查,时刻守护“厦门蓝”;公园里,他们耐心劝导,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去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执法局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为民办实事、全力为民解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其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静夜守护”行动,实现中高考期间噪声扰民投诉率同比下降27.3%。聚焦投诉热点难点,高标准处置城管类群众投诉15万余件;开展“蓝天守护”行动,督促建筑工地整改扬尘污染问题645个;举办“养犬直通车”活动,纠正不文明养犬行为937起,不文明养犬发生率和涉犬投诉量分别下降42.5%和61.4%……一系列实事,切实为市民打造了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空间。
聚焦红色资源保护,更是一大亮点。市执法局牵头开展“红色利剑”红色资源保护行动,将全市93处红色资源纳入专项整治保护名录,全面立体开展巡查、整治。该案例获评全市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佳提名优秀案例”。
办实事,谋长效,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市执法局前两批27项办实事项目均已完成,部分项目转入常态化,新的办实事项目正在不断梳理推出。
3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大城管”机制建设
迈出新步伐
打造“门前三包”示范街,建成网红打卡点公园,增设爱心长廊和爱心驿站……不久前,市城管办在湖里区祥店路召开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区现场观摩会,厦门市构建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经验做法,作为两个典型经验之一在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现场会作交流发言。市城管部门用绣花功夫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区面貌提档升级,得到各方点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一年来,市执法局主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推动出台实施我省首部综合性城市管理地方立法《厦门经济特区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建成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一期项目,“大城管”机制建设迈出新步伐;创新推行城管执法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制度,制定首批5个方面21项执法事项免罚清单,目前已开出“首违不罚”136单,促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让城管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共享单车管理上,探索共享单车社会化共治,开发“社会力量参与共享单车秩序规整奖补模块”APP,试点环卫工人“加盟”共享单车秩序管理,共享单车“五化”管理模式入选首届厦门口碑榜基层政务及公共服务十大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