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并不多。 刘东华摄
-厦门北站广场上,旅客即将踏上回家的路。
台海网1月20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今年春运已经启幕,不少旅客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远在家乡的亲人翘首以盼其乐融融的团聚日子,许多在外打拼的人也在心心念念牵挂着远方的家乡。火车车轮滚滚向前,带着归心似箭的旅客奔向家的方向。
昨日,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前往厦门站和厦门北站,采访了一些归家路途中的旅客。候车厅里井然有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大家都带着行李,但因为现在物流方便,许多人随身带的东西并不多,因为给家人的礼物和年货基本上已经通过物流先寄回去了。
用很大的箱子装乐器埙带福建“非遗”回广东展示
-厦大学生许焱鑫随身携带乐器埙。
在厦门站候车厅,记者与一名小伙子攀谈。这名厦大音乐表演专业的大三学生叫许焱鑫,正准备坐动车回老家广东惠州。他说,学校14日就放假了,他之所以迟几天回家,是因为参加“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教一些中小学生吹埙。
他随身携带了一个很大的红色旅行箱,格外引人注目。记者问他都带了些什么东西,需要这么大的箱子。他大方地打开箱子,向记者展示。除了一些换洗的衣服,最占地方的是一个装埙箱。许焱鑫自豪地介绍,这个箱子是2018年3月自己在厦门的一场陶笛比赛中获得的二等奖奖品。由于箱子比较大,这次春节回家他就用来装一些埙。他说,这些埙中,演奏用的专业埙最贵,一个要1000多元,但在景区买的纪念品埙一个只需十几元。
许焱鑫还介绍,埙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厦门大学从2016年开始招收埙演奏专业学生,他是2019年考入这个专业的。他说,厦门大学是全国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前几天我在厦门教一些中小学生吹埙,让埙音在厦门传播得更广。现在我带着整套埙回广东,既方便自己学习,也可以向亲朋好友传播展示福建非遗。”许焱鑫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