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社会民生  >> 正文

厦门是全国最大的助听器生产基地 中国技术自有品牌让听障人士重新听见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声科技研发人员对助听器进行测试。

每个小小的助听器,都要经历“十八重考验”。图为新声科技研发人员与测试者正对产品进行测试。

图为新声科技组装车间。(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台海网11月2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曾几何时,助听器用户多有“低电量焦虑”——传统助听器采用一次性锌空纽扣电池,用户必须时不时更换电池。而且,电池体积较小,更换起来多有不便。

  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声科技”)解决了这一痛点:2013年在业内首推可充电锂电池助听器,充电一次可连续使用20小时。目前,这一产品已成为业内主流产品,使新声科技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并在北美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

  这是新声科技自主创新的一个侧影。在助听器行业,新声科技凭借“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闯出一条新路,成长为国内助听器行业领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全球近千万听力障碍人士。

  以产品创新

  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新声科技创始人余仕湖是中国较早介入助听器行业的技术专家。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跨国助听器公司,并由公司委派到丹麦学习助听器技术。那个年代,助听器在中国还是稀罕物。在丹麦学习归国后,余仕湖协助其所在公司完成厦门生产基地建设。

  2004年,余仕湖从外资企业辞职创立了新声科技。“创业的初心,就是为了做中国人自己的助听器,让更多国人买得起、用得起。”余仕湖说,过去助听器市场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六大品牌占据了全球90%市场份额,且价格高昂。“希望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助听器品牌,帮助更多听障人士唤回‘有声世界’。”

  如何在巨头林立的赛道上另辟蹊径?唯有创新。多年来,新声科技通过产品创新,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多个“行业首创”。

  譬如,传统助听器,需要到医院或门店,在专业验配师的指导下,根据使用者身体状况和使用环境进行调试,每次需2至3个小时,需要进行反复调试矫正。新声科技通过全数字声音处理技术、融合消费者耳机技术,打造“即买即戴”“智能聆听”等系列助听器,让使用者通过微信或者手机App就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此举不仅减少用户使用成本,且更为便捷。2018年,这一产品在国外展出时即引起业界关注。

  从幕后走向台前

  打造自有品牌

  周围安静下来,被测试者戴上助听器。随后,坐在对面的验配师轻轻敲击一旁的鼓,铿锵的鼓声,经由助听器传入被测试者的耳朵。声音大小如何?是否清晰?一连串主观感受都被验配师详细记录。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新声科技上演,公司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每个小小的助听器,从研发样机、检测、注册再到上市,都要经历“十八重考验”,周期至少3年。每一次的精益求精,为的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近年来,新声科技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打造自有品牌。“过去我们主要做代工,疫情影响促进我们危中寻机,转变思路,加大力度做自有品牌。”余仕湖说,做大ODM/OEM(原始设计制造商/原始设备制造商)业务、打造自有品牌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在他看来,中国制造的快速崛起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声科技的计划里,除了开发一系列自有品牌的产品之外,还将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目前助听器生产线还主要靠工人借助显微镜来操作,我们希望能通过革新,改变这一现状。”余仕湖说。

  【企业名片】

  新声科技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是一家集助听器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7%以上,在美国芝加哥、中国厦门和深圳设立了研发中心。公司拥有自主助听器核心技术,获得60多项专利。同时,通过与厦门理工学院合作打造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产学研方式夯实人才根基。

  【企业数据】

  每年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7%以上

  获得专利:60多项

  【企业声音】

  新声科技创始人余仕湖:新声科技成立十八年以来专注做好一件事,就是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打造老百姓用得上、用得好的助听器。厦门是全国最大的助听器生产基地,聚集了多家助听器企业,良好的产业土壤也促进了新声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将继续在助听器这个领域深耕,用创新擦亮国产品牌。

相关新闻
厦门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 将构建一岛两湾多组团城市空间结构

台海网11月2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未来15年我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面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近日,市资源规划局公布了《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为了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凝聚智慧共识,即日起到12月26日,市民都可以对《规划》草案提出建议。   《规划》是...

App上线3周年发布5.0新版 “i厦门”可以扫码乘车啦

台海网11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市民数据公司供图)从现在起,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以使用“i厦门”App扫码乘车啦!昨日,“i厦门”App推出最新的5.0版本,在用户交互体验、功能丰富等方面全面升级优化。至此,新版“i厦门”已上线3周年,厦门市民掌上办事将迎来全...

打造破圈时代的生态能量基石 探寻网易厦门数字产业中心的创新基因

台海网11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元钦 通讯员 管轩 刘清)在破圈时代创新创业的赛道中,网易厦门数字产业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初冬的暖阳静静地映射在美峰创谷的蜂巢上,犹如巨大的磁石吸附并释放着新的能量,网易公司在全国布局的首个数字产业中心就座落于此。 数字赋能...

厦门将构建“一岛两湾多组团 ”城市空间格局 交通预留厦金台铁路通道

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 600万人 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 730万人   台海网11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到2025年,厦门全市常住人口规模达到600万人;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达到730万人;打造国家重要创新中心,建成全国高素质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之城……11月27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草案公示的...

厦门“志愿红”守护景点“健康绿”

厦门上李水库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水库被草坪包围,沿岸垂枝浮萍,绿意盎然,这里是许多家庭周末打卡的网红景点,但有些人不仅留下了足迹,还留下了垃圾。 图为厦门志愿者走进上李水库捡垃圾。 麦斯捷 摄   冬日的厦门阳光和煦,新晋网红景点上李水库里出现了一道道红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