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编辑夫妻”,一个上夜班一个上白班,多数时候只能在午饭和晚饭时见面,在他们的合力打造下,家里也浸染了“新闻”气息,布置得像“编辑部的故事”茶话会;他们是新媒体新人,一个入职一年一个工作三年,都在今年抗疫的关键时刻展现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或在同安一人包揽采访拍摄剪辑写稿,或全副武装深入探访方舱实验室。
在11月8日第22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本期家访走进本报四名新闻人的家中,说说他们工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和心里话。
一个白班一个夜班
夫妻俩虽是同事 通常只在午饭和晚饭时相聚
厦门日报记者刘少敏(左一)采访庄永(左四)一家。
关键词
严谨
●出镜人物
庄永,36岁,厦门日报新闻编辑中心编辑;妻子丁赟,34岁,厦门日报新媒体中心新闻编辑;女儿庄心晏,7岁,小学生。
●地址 湖里区金尚路
●心愿 全家人在当前的轨道上顺利向前,自己制定的工作、学习计划都能保质保量完成。
台海网11月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来来来,泡茶。”周一傍晚,一走进庄永家客厅,面对着的便是一面书墙,书墙对面是书案式的长桌,桌上杯盏内已经斟好香茗。端一碗茶盅,配上几颗蜜饯果脯,听着书卷气十足的庄永讲起做版趣事,一时间仿佛误入“编辑部的故事”茶话会。
庄永是山东日照人,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便直接通过校招成为厦门日报编辑部的时事版编辑。“当时满心惶恐,生怕自己做不好。”庄永透露说,但他有一个“小本本”,每天下班回家虽然都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但他却总是坚持“复盘”,把当天遇到的困难、值得总结的经验写下来,时不时翻看。
为何要凌晨两三点下班呢?原来,报纸要在清晨送到读者手中,编辑排版的工作就必须得在晚上进行。庄永笑着说,自己昼伏夜出地工作了十年,如今已经成了“夜猫子”,天一黑就特别精神。“什么夜猫子呀?”7岁的女儿庄心晏撅起小嘴,大眼睛瞪着庄永,向记者告状:“早上我跟妈妈起床上班上学,就爸爸一个人睡懒觉,晚上也是妈妈给我讲睡前故事。”
面对女儿的不满,庄永只是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起身去厨房查看锅里熬的汤。傍晚6点半左右,妻子丁赟下班回到家,她在厦门日报新媒体中心工作,两人虽是同事,但是大多数只有午饭和晚饭的时间能见到面。或许是为了弥补与家人之间过于短暂的相处时间,庄永主动承包起家里的做饭工作,厨艺十分了得,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