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在五一广场核酸检测点为市民采样,现场秩序井然。
志愿者耐心指导群众扫码预登记。
在金山街道万禹广场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一丝不苟。
志愿者为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解疑释惑。
台海网9月1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一米距离,请为爱而保持。我市各区已陆续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五一文化广场上,地面早已用黄色胶带标好一米距离线,市民保持一米距离,有序排队,有序前进,从高空俯瞰,井井有条。
与此同时,志愿者们身着防护服,手拿测温枪,帮助市民测量体温,引导市民扫码登记,不时拿起喇叭宣传,做进一步的引导。核酸采样时,医护人员全神贯注,数秒之间,手起签落,完成采样。与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相比,这一轮采样现场更加高效有序。
【特写】
工作间隙 爱的依靠
在采样工作间隙,陈学升和妻子肖艳靠在一起休息。
自核酸采样工作开展以来,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医生陈学升多次参与核酸采样。妻子肖艳是同院急诊综合科的护士,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全市第二轮核酸检测启动后,肖艳主动申请随同丈夫一起来到思明区仙岳社区核酸检测点开展工作。
陈学升为了让妻子早点回家照顾小孩,选择坚持到最后一班岗,但肖艳说夫妻同心,缺一不可。从朝阳到烈日再到落日,夫妻俩携手进退。
在采样工作的休息间隙,疲惫不堪的夫妻俩随便找了个地方,互相靠在一起恢复精力。他俩的同事悄悄地拍下了这温情的一幕。
核酸采样一线,有一对“90后”夫妻档。王山山是市中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他的妻子阿鑫(满族)是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眼科医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夫妻俩没有丝毫犹豫,都第一时间冲锋在前。
阿鑫负责湖里实验小学和文心小学核酸检测点的防控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准备工作,她每天通宵达旦与社区工作人员、核酸采样医生反复沟通对接。
王山山则被派往后埔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尽管天气炎热,豆大的汗珠浸湿了衣服,但他全力以赴,坚守岗位,因为他明白,核酸采样工作必须做实做细,自己的工作岗位关乎人民的身体健康,必须提振精神、严阵以待、细心工作。有一天晚上10点,结束了一天采样任务的王山山,顾不上劳累,开车陪同妻子前往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物资储备。手机里,两人互相打气、鼓励的一条条信息,平淡间诉说着浪漫的告白。
王山山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歼灭战中,我作为一名党员,有幸成为其中的参与者,能够贡献绵薄之力,人生无悔。”
采样前线 “男士优先”
厦门市儿童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共30位医务人员负责同安区新民镇梧侣采样点3.8万名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17日清晨5时许,他们集合出发,抵达采样点后便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
秋老虎肆虐,防护服密不透风,大家努力坚持,每个人都想多扛一会儿。但因为工作量实在太大,17日深夜11时,两名女护士体力不支,虚脱晕倒在采样台上,大伙立即叫来救护车,把这两名女护士紧急送往医院,其他人继续顶上,一直忙到18日凌晨2时许才结束,回到宿舍已是凌晨3时许。
短暂休息过后,大家准备再次上阵。在厦门市儿童医院核酸采集工作微信群内,有男性医务人员对领导的排班提出建议:“我问过了,我们几个男的都可以上。男的比较能扛,我们几个优先排!”
发话的是厦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医生林伟泽,他告诉记者,“我们属于同一个团队,遇到困难,要团结努力,一起去克服。大伙儿都想把任务完成好,都很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