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魏鹤的即兴喜剧首秀,观众给了关键词“离婚”。魏鹤想当然地双手叉腰,打算来场夫妻争吵。男搭档却突然矮下身来,嘴巴一撅,眉头一皱,哇地哭出声来:“妈妈,你不要和爸爸离婚。”一下子突破俗套的离婚闹剧,变成母子对手戏。“为什么别人能打破常规思维,我却一板一眼呢?”魏鹤说,那一刻就觉得自己特别暗淡无光,非常沮丧。
“那天回家,可把我吓到了。”丈夫卞玺给大家倒上新茶,开玩笑说,那天晚上兴冲冲地问魏鹤演出是否顺利,有没有“炸场”,可魏鹤却头也不回地说了两个字“不好”。发现妻子情绪不对,卞玺赶紧终止话题,给魏鹤自我思考的空间。
魏鹤一直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她是石家庄人,2008年考入集美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在校期间便担任学校话剧社社长,毕业后在厦门闽南大戏院、沧江剧院等地参加过超百场大型演出。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魏鹤与即兴喜剧“一见如故”,凭借丰富的舞台经验很快迎来首秀。可这个舞台带给她更多的,却是自我审视和反思。
在“即兴”的舞台上,没有华丽的服化道具,没有准备好的台词剧本,一切全靠“演”。魏鹤说,有时她前一秒还在扮演盛装出席晚宴的明星,下一秒就成逃犯;有时前一刻还在为自己的急智沾沾自喜,下一刻就被突然逆转的剧情搞得手足无措。而对于任何的情节突变,即兴喜剧都必须秉承“yes,and”的理念——接受已经呈现的剧情,并推进剧情合理发展,让意外成为惊喜。
“这其实是一种极富哲理的处世态度。”随着对即兴喜剧了解的深入,魏鹤逐渐找回舞台自信,并把“yes,and”的处世态度运用在生活中。今年过年,魏鹤的爷爷在老家去世,出离悲伤的魏鹤,用感恩、诙谐的曲调为爷爷写了一首歌《老倔头儿》。
魏鹤说,这就是即兴喜剧教给她的处世哲学,感恩过去,接受当下,展望未来。
关键词 梦想
陕西男生来厦门追梦 用闽南腔“讨好”观众
●出镜人物:母智(脱口秀艺名:稀饭),26岁,脱口秀演员;好友万谊霖,29岁,脱口秀演员。
●家庭住址:思明区厦禾路
●未来心愿:好好做脱口秀,用脱口秀表演记录那些被忽视的人和事。
厦门日报记者张玉榕(右)采访母智(中)及其好友万谊霖。
文/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在出租房这个临时的小家,装满讲解脱口秀技能、即兴演讲书籍的架子,成了最抢镜的“软装”。“我花了200元才把书从西安运到厦门。”母智环顾一周说道,300块钱的地毯,自己嫌贵舍不得买,但寄书的费用再高也得花,这些可是他的“导师”。
“厦门脱口秀行业氛围越来越好了!”本月中旬,母智受厦门好友万谊霖等人邀请,来厦加入本土喜剧“来疯”俱乐部。记者采访当日,提及对母智的印象,万谊霖脱口而出:“他很执着地追逐梦想!”
“小时候,爷爷喜欢听评书听相声,潜移默化,我对曲艺和喜剧表演产生浓厚兴趣。”母智说,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新媒体编辑,但对喜剧表演念念不忘。2019年6月,在朋友鼓励下,他正式加入脱口秀行业。“我当时觉得脱口秀和单口相声某种程度上差不多,都是在台上逗乐大家。”母智说。
有意思的是,一般人常认为脱口秀演员可能天生极具幽默感,才能把大家逗乐,但母智却觉得自己“性格闷得很!”“刚入行,大伯就质疑我,他说你这个人这么枯燥,怎么当得了脱口秀演员。”母智说,就因为性格闷,他才要把内心最真实有趣的部分展现出来。陕西男孩母智的底气来自于,过去7年他住在西安城乡接合部所积累的丰富生活故事。
不过,跨行表演脱口秀,对母智来说很有挑战性。“上台我会怕!”母智说,他第一次正式上台演出时,全程不敢直视观众眼睛,耷拉着肩不敢抬头,硬撑着讲了不到5分钟就匆匆下台,脑子一片空白。 “我总觉得自己没什么天赋。”母智说。
为了讲好段子,母智一口气买了数十本书籍,一有空就宅在家学习。有次为了写一个段子,他还特意去摇滚演出现场感受氛围。“别人在舞池蹦得起劲,我就站角落记笔记,生怕忘了我第一次去现场的真实感受。”事后回想,母智也被自己逗乐了。
“开放麦”是脱口秀一种很重要的练习形式,能给脱口秀爱好者一个上台试讲的机会,也为新老演员提供一个练习、打磨作品的场所。历经500多场开放麦、近200场商演后,母智有了变化。“他现在表演还会跟观众互动了。”万谊霖说,有次母智在台上演出,一人不小心踢翻了玻璃瓶子,他马上接起梗,逗得观众跺脚大笑。
“短短5分钟得让陌生人引发共鸣,开怀大笑,是种挑战!”母智说,他在西安表演时,会利用大家熟知的东西引发共鸣,闽南的风俗习惯与北方大不相同,近期他还得调整段子,与俱乐部的小伙伴多交流,“我学的第一句闽南话是‘哇嘎哩共’(即我跟你说)。”母智笑着补充道,厦门虽然陌生,有好友陪伴,就有了家。
关键词 勇气
“社恐”女孩登台亮相 在喜剧中实现成长
●出镜人物:毛慧琴(艺名,大毛),30岁,文创工作从业者、即兴喜剧演员;好友黄丽霞(艺名,吾黄),28岁,自主创业,即兴喜剧演员。
●家庭住址:思明区厦港街道
●未来心愿:成为更优秀的即兴喜剧演员,把收获的勇气和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厦门日报记者刘少敏(左)采访毛慧琴(中)及其好友黄丽霞。
文/厦门日报记者 刘少敏 实习生 吴晨颖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即兴喜剧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己的勇气。”采访那天下午,毛慧琴窝在客厅沙发上,怀中的抱枕似乎给了她不少安全感。她腼腆地笑着说,和台上的开朗外放不同,生活中的她“社恐”“胆小”“害怕被注视”……总之,如果放在一年前,她绝不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即兴喜剧演员。
去年7月,从事文创工作的毛慧琴因工作需要,受邀参加一堂即兴喜剧体验课。无实物表演,互相赠送虚构的“神秘礼物”;两人一组彼此模仿,练习“照镜子”……新奇有趣的体验游戏,让毛慧琴瞬间爱上了即兴喜剧。
初级课堂、高级课堂、内部培训……毛慧琴说,自己一开始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业余休闲,不知不觉就站上了舞台中央。毛慧琴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开放麦”练习场首秀是在去年11月,当时表演的节目叫“幸存者”。5个演员同时登台赋予自己一个角色,合理地构成一场戏,每2分钟左右由观众投票淘汰一人。最后,由毛慧琴扮演的老妇人,成为那一场的“幸存者”。
“上台前我觉得自己肯定第一个被淘汰,没想到竟然演完整场。”毛慧琴说,自己一直缺乏自信,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搞笑天分的喜剧人。“好在我们的小伙伴都很会鼓励人,简直是‘无脑夸’。”毛慧琴笑着和俱乐部的伙伴黄丽霞来了一段“即兴互夸”,无厘头的对话内容,既搞笑诙谐,又乐观包容。
毛慧琴经常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做练习。在地铁上、餐厅里或者微信上,有时是押韵练习,有时是思维惯性突破训练。她的视频网站浏览记录几乎全变成了即兴喜剧视频作品,一个人发呆时脑海里也常常不自觉地“演”了起来。渐渐的,毛慧琴有了自己的粉丝,还成了即兴喜剧体验课上的小老师。
“我希望把这份勇气和快乐传递给更多人。”毛慧琴说,从过去上台都要摘掉眼镜、不敢看清观众的“社恐人士”,到如今可以将不怕犯错、打破自我限制的理念传达给更多人,即兴喜剧带给她很多惊喜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