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身份发生改变,郭丽丽永葆军人的本色不变。1960年,漳州发生洪灾,“半夜有人大喊:防洪堤垮了!我听到声音马上冲出门,就往堤坝的方向跑,忘了自己还感冒发烧。”郭丽丽回忆说,虽然当时她已经转业,但得知群众有难,一瞬间就激发了军人的使命感,冲上抗洪一线。洪水漫到腰部,瘦小的郭丽丽站在堤坝边,排着队肩挑手扛传递沙袋,是现场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怀孕5个月时,郭丽丽所在的工厂出现电路故障,她摸黑爬上10多米高的设备墙,“悬空”半个多小时,找到并修好损坏的电线,有时还要钻进机械底部,满身油污,并无一句怨言。
离休后,郭丽丽在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坚持了十多年,让老师同学们钦佩;她担任东渡社区的党支部委员直到去年,支部的活动记录,许多出自她手;她积极学习新思想,跟上党的步伐——家访当日,郭丽丽穿着带有建党100周年标识的衣服,一本《中国共产党简史》就放在客厅里;最近,“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她反复学习了很多遍,还写下了一段建党百年的祝福。
郭丽丽的丈夫洪港船曾是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这对夫妇生育了3个孩子,其中有多位后代都获评高级职称。他们提到,重视学习、独立自主、承担责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奋发有为,将优良家风家训延续下去。
关键词绽放
这位27岁姐姐,书写“迷彩青春”
●出镜人物:
梁惠,27岁,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旅战士,中士军衔;父亲梁茶华,53岁,软装行业;母亲张菊芬,51岁,软装行业。
●家庭住址:
思明区湖滨北路
●未来心愿:
继续扎根在挚爱的军营,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听得见我们说话的声音吗?”这是一次别样的采访,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梁惠家中见到了她父母,而身在军营的梁惠则是在上级批准后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加入采访现场。
今年3月份,女兵梁惠在休假期间偶遇停业店铺突发火灾,她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参与救火,及时阻止火势蔓延,本报曾对她舍身救火的事迹进行报道(详见《厦门日报》3月24日A10版)。
父亲梁茶华感慨道,当初那个柔弱的小女生已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勇于担当、英姿飒爽的女战士。梁惠所在的陆军某旅驻守在厦门,这对她来说是“最美”的巧合——从户籍所在地浙江应征入伍,竟被分配到和家人生活了近20年的城市。尽管如此,梁惠回家的次数并不比外省战友们多,逢年过节时,她主动将返乡探亲的名额让给外省的战友们。
“从小听舅姥爷讲军旅生活,一心向往着军营。”2016年,大学刚毕业的梁惠如愿参军入伍。她记得,作为新兵从浙江出发到厦门部队时,火车上都是一片绿迷彩,她也是其中一员。虽然即将面对的是令行禁止的军营,但她觉得很幸运也很骄傲。
母亲张菊芬认为,经过部队锻炼,女儿变得更加自律了,休假回家会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地板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父母惊叹于梁惠的转变,她却说:“这都是小事,在部队也是最‘基础’的事。”虽然梁惠并不常提起在部队的日常,但父母知道是刻苦的训练让她成长为现在的样子。
“除了正常值班执勤,我还会参与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梁惠说,两年的义务兵结束之后,她选择继续留在部队担任传真员。由于对视频剪辑感兴趣,梁惠利用休息时间虚心请教身边有经验的战友,并且阅读专业书籍及观看教学视频,最终掌握新媒体技术。带着自学的一技之长,她和几位战友们一起创办“兵说兵事”的短视频栏目——《迷彩青春》,他们坚持记录并传播军旅生活的点滴故事,梁惠也因此成为军营里的兼职新闻报道员。
“素材是和战友们一起完成的,但剪辑是梁惠一个人用专业软件完成的。”记者将梁惠近期剪辑的一段主题为《少年》的视频播放给她父母看,他们为女儿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忘鼓励女儿要继续努力,继续提升。
梁惠说,父母从小教导她谦虚做人、踏实做事,她也早已将“继续努力变优秀”铭记于心。“在部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大家不畏艰险、坚守使命。”梁惠希望将青春年华继续绽放在绿色军营里,因为她觉得身穿军装,既代表着自身的荣誉感,也承载了军人的使命感。